【本報訊】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梁其姿,憑着研究中國醫療社會史的出色成就,獲台灣教育部頒授學術獎(人文及藝術類科),有關獎項以往多頒予當地學者,今次罕有地由港人奪獎。著有《中國麻風病史》的梁其姿不贊成只看資料、閉門造車去研究歷史,她曾親身入住內地僅有的麻瘋村視察,故在研究及發表文章時有更精闢獨到的觀點。
「轉車轉船幾個鐘先到」
梁其姿197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其後留學法國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80年代加入台灣中央研究院當研究員,近年回流香港。去年12月,她在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手上接過學術獎,她相信是亞洲較少人做醫療史研究,加上台灣十分注重歷史科,是獲獎原因。她表示,「生老病死係必然,每一個社會都要面對」,醫療政策可反映當時的歷史面貌及民生情況。她亦有研究明清時期專收留孤兒寡婦的善堂,並著書發表當時女醫地位等研究成果,該等書籍已成為中國醫療史的必讀文本。
她認為要親身體會歷史,例如歷史記載麻瘋村十分偏僻,村民很凄凉,便往廣州大襟島麻瘋村,「轉車轉船幾個鐘先到,先知條村有幾僻,村民日日只係對住個海,睇唔到有希望。」現時台灣中學已有教授醫療史,中大近年亦有開辦醫療史課程,她希望在此方面推動更多。
第53屆的台灣學術獎共分五類科,每科有兩名得主,除梁其姿外,人文及藝術類科的另一名得獎者是從事哲學研究的德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