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年的世紀雨災導致大澳連場山泥傾瀉,揭發政府多年來沒有為天然斜坡設立預先防治機制。土木工程拓展署亡羊補牢,今年起推出「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每年檢查最少30幅天然斜坡,並在有山泥傾瀉潛在危機的地點興建泥石壩,惟只佔全港2,000多幅高危天然斜坡一小部份。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土力工程師歐陽仁生表示,本港每年平均有300宗山泥傾瀉,署方過往定期為人造斜坡進行預先防護工程,包括以泥釘鞏固,但不包括天然斜坡。隨着前年6月世紀雨災造成全港多處山泥傾瀉,署方痛定思痛,今年起將天然斜坡納入防治計劃。
迄今已興建10個
他說本港有2,000多幅曾發生山泥傾瀉的天然斜坡,大部份有再傾瀉危機。由於當中不少靠近民居,署方正加緊進行防治工作,每年為最少30幅天然斜坡勘察及採取適當防禦措施,最主要是在有山泥傾瀉危機的地點興建泥石壩。大澳南涌村前年雨災時險被泥石流淹沒,雖然最後倖逃一劫,但署方評估後發現仍有山泥傾瀉危機。為保存該村,署方前年10月斥資780萬元,在上址興建一個足以容納600立方米泥石的泥石壩,用以阻隔日後暴雨時可能衝下來的泥石流。目前全港已興建約10個同類泥石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