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組別到底還有甚麼存在價值?少數人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政治特權,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公眾描繪為非理性、容易被煽動的一群,遂提出需要防範民主政治扭曲成民粹主義,功能組別彷彿找到繼續存留的強烈理據。
功能組別本來就是小圈子選舉的產物,民意認受性相當薄弱,自然不存在民粹不民粹的顧慮,也就可以大條道理藉民粹這個稻草人攻擊普選制度。當民眾教育水平不高、缺乏足夠資訊作判斷,便容易成為野心家恣意揮弄的棋子,導致民粹主義的冒起。民粹的具體表現為政客直接訴諸民意,繞過政黨政治、法治政治等民主機制,對民主政治構成嚴重傷害。鑑於民意不具穩定性、在形成過程容易被扭曲,代議政制便是為了解決直接訴諸民意的危險,讓民選代表能夠更理性、專業去監督政府的運作。而獨立的司法制度,對個人權利、少數的保障,更能進一步避免多數人的暴政出現。
換句話說,民粹主義本質上是和民主政治相悖,是民意政治的一種極端。而且,達成民粹的條件是具有相當數量的愚昧群眾以及心懷不軌的政客。倘若今時今日還有人認為香港推行民主會釀成民粹的大災難,豈不是對港人智慧的最大侮辱?又功能組別不正是政治特權最大的窩藏之所嗎?取消功能組別是要為政治特權畫上句號,讓他們真正面對公眾負責。香港一直未能發展出成熟的政黨政治,功能組別顯然是其中的絆腳石。
假使有一天市民不再相信政府能夠真切反映和照顧他們的意願,別無選擇下,就大有可能走上體制外的抗爭之路,屆時才是真正的民粹主義抬頭。
亦彤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