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蓋特納宣佈押後公佈滙率報告後,主流媒體多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緩和的象徵。但是,美國押後三個月再決定是否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與其說是中美的貨幣戰爭告一段落,不如說是美方的緩兵之計,並設下一個圈套,將中方、將急於訪美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套上了。
測試中美關係
蓋特納已明言,押後發表滙率報告,是因為未來三個月有多個重要的國際會議,「這些會談是目前推進美國利益的最佳路徑」。三個月後的結局不外乎有兩個:一是人民幣升值幅度令美方滿意,中國不被列為操縱國;二是升值幅度令美方不滿意,中國被列入操縱國,美國掀起制裁行動。但不論是哪一種結局,華府都是穩賺不賠。
美方的這個圈套,對中美政治具有多重測試意義。其一,測試中美關係的定位。日圓、歐元的自由兌換,改變不了美國對日、對歐貿易的逆差,人民幣的滙率也改變不了美中貿易的逆差問題,反而可能成為壓垮中美關係的稻草。奧巴馬願否、能否力抗國會在滙率問題上的壓力,反映的是美方對中美合作大局的重視程度。
其二,測試胡錦濤的應變能力和地位。無論三個月後出現哪種結局,胡錦濤都可能成眾矢之的。中方一直強調滙率是主權問題,官方的壓力測試也顯示,人民幣升值將重創紡織、電子、輕工、機械四個行業。因此,如果人民幣升值滿足美方的要求,訪美歸來的胡錦濤難免受到指摘;如果不滿足美方的要求,華府勢必支持過往被視為親美的江派人物,掣肘胡錦濤與江澤民的權鬥。
其三,測試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合作關係。溫家寶上月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態度強硬,指沒有低估人民幣的幣值,並批評美國貶低本國幣值是貿易保護主義。但隨着胡錦濤訪美日程臨近,溫家寶已先行降低聲調,對美方的關注表示理解。胡、溫在滙率問題上能否保持行動一致,還需觀察。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