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三條窄路》導演看教會

特寫
《三條窄路》導演看教會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7:14】
港產片很少觸及政治題材,提及教會與政治的更少。香港獨立電影《三條窄路》卻以廖啟智飾演的馬牧師為主線,戲中他主持電台節目,「我哋嘅訴求好簡單亦都好清晰,咁多年嚟我哋爭取一人一票直選。」片末他飽經壓力後再開咪談當初為何當牧師:「門雖然係窄,路雖然係小,但最終我哋一定能夠搵到真理。」
《三條窄路》導演崔允信接受訪問時解釋,他不是基督徒,但因家庭背景,自小讀教會學校,也上教會,給他的思想衝擊是「基督教講嘅犧牲、公義、真理」。他看到近年教會對政府政策和社會議題的影響力,「好似《家暴條例》。仲有香港官員同立法會議員加埋,超過50%人係天主教或者基督教背景。」

「當權者叫人唔好講嘢」

他認為,當今香港給人窒息的感覺,當權者提倡「和諧」,其實是「叫唔同意見嘅人唔好講嘢,挑起啲嘢係你搞事。」《三條窄路》分別是牧師、記者和警察,觸及傳媒自我審查等題材,戲中記者向上司說:「我唔係想做好一份工,我想做好一件事。」
馬牧師則受到教會壓力,叫他「唔好搞咁多事」,專心傳福音,他講道時卻跟教友說:「我哋話我哋基督徒要有愛心,亦都要有行動,要有信心,就更加要行動,冇行為嘅信心係死嘅。」最後一幕,他談到當牧師的心路歷程,「《聖經》話,『當進窄門,因為引去天國的路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知道呢條路唔容易,將感受孤單甚至被出賣;但門雖然係窄,路雖然係小,最終一定找到真理。」
本報記者

前年首映的《三條窄路》是少有觸及教會和政治的電影。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