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打算對狄娜女士不敬,然而這奇女子去世後,看她一生起伏,經歷嘗盡人家的幾生甜酸苦辣,但閉目長眠,總結起來也是一句「傳奇人生」來closefile,終年六十五歲。逐年細看,怕且每段情節也是驚心動魄,男子為她神魂顛倒終身不娶,最後也是化作煙雲靄靄,三言兩語已交代明白。
活着才算數的。人生終了,就不過是一筆歷史印象,再過一陣子,誰還會在意呢?偉人,或者平凡人,都如是。看牛津大學出版的改革開放三十年圖輯,亦有一樣的觀感。只是拉長來看,拉遠來望,好多泰山也輕若鴻毛。時間從來在年輕那邊,在活人那邊。寫傳的,永遠是最後執筆那人。鬥偉大不如鬥長命,鬥氣不如養氣。
然而,生命一旦只在乎長短,而不在乎深度,其實也是枉過。到最後反正都是一筆勾銷,那麼好歹也活得似半個狄娜才好玩。沒有她的精采,有她的胸襟也不壞,沒有她的見識,總可以有她的學識,沒有她的身材,或者可有她的口才。女人可學她的自重,男人可學她的氣魄。
波特萊爾是法國大詩人,日本大文豪芥川龍之介活得煩厭了,只有波特萊爾傑出的詩作才令他讚歎,揚言「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表達他對美的堅執與藝術純淨境界的追尋。人生是短暫的,蜉蝣般的生命匆匆被遺忘,只有人類創造的精神資產才會留存下去,可能抵達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