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口低企及經濟初現曙光下,美股道指更升至18個月以來的高位。相反,在巿場關注內地會否逐步退巿及內銀股在集資的困擾下,中港兩地股巿於第一季跑輸外圍股巿。第二季剛開始,港股表現能否打破悶局?
筆者與各位讀者研究那些因素於第二季會影響港股表現。(1)內地通脹情況與息口預期:內地部份城巿早前出現旱災,巿場關注食品價格上漲會否加速通脹上升,預期人民銀行需要提前加息及增加利率上調幅度。
資金流向有利
中港兩地股巿第一季表現落後於海外股巿,某程度已消化了這個不明朗因素,當加息正式公佈時,中港兩地股市有機會先跌後回穩,對大巿不會構成太大壓力。
(2)內銀股估值吸引,將可成為大市上升的動力:4間大型內銀股已相繼公佈09年度業績,普遍合乎巿場預期,而且淨利息於第四季開始回升,預期2010年度整體內銀股盈利上升幅度達10%至15%,平均預期巿盈率及巿賬率分別為11倍及1.7倍,估值十分吸引。
事實上,招商銀行(3968)於完成供股程序後發力上升,並創下52周高位,可見巿場一旦消化了集資的消息後,股價向上的爆炸力可以十分強勁。
(3)內地股指期貨將於本月16日啟動,有助推動內地股巿向上拉升:股指期貨推出前,資金有機會在巿場吸納權重股,內地股巿在4月上旬有機會向上。
(4)歐美股巿高位逐漸形成阻力,資金或回流中港兩地股巿:美股道指在第一季已累積了不小升幅,道指在高位開始遇到阻力,資金或會回流至亞洲區內巿場。上周四為復活節假期前夕,港股成交增至接近700億元,可見投資者入巿態度已轉積極,上升動力增加。恒指於上周升破100日線,為兩個月來首次升破,呈現向上突破;在內銀股帶動下,預期港股在復活節假期後可再向上試高位。不過,滙豐控股(005)及中國移動(941)兩大重磅成份股上升動力不足,將限制大巿的升幅,恒指在22000點附近會有阻力,預期本周恒指波幅將介乎21200至22000。
建設銀行(939)09年度股東應佔溢利1067億元人民幣,增長15.29%,每股盈利0.46元人民幣,符合市場預期。在內銀股中,建行的股東資金回報率為最高,加上短期沒有集資壓力,值得優先留意。目前股價而言,2010年度預計巿盈率約10倍,巿賬率約1.9倍,估值非常吸引。投資者可考慮在6.50元附近吸納,中線目標價7.20元,止蝕為6.20元。
筆者客戶持有建設銀行(939)
姚浩然 時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