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參與活動 改善情緒智力日間中心紓緩癡呆症

患者參與活動 改善情緒智力
日間中心紓緩癡呆症

【本報訊】本港約有十萬名老人癡呆症患者,大部份正在社區生活,卻受症狀限制而多留在家,與照顧者同受壓力。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到老人癡呆症日間中心的患者,情緒問題及智力也有改善,更可減低照顧者的壓力。但專家強調,日間中心雖能作短暫紓緩,長遠應加強照顧者的培訓,以優化長者在社區的生活。
記者:梁瑞琼

該項研究比較90名老人癡呆症患者,於06至07年間參與賽馬會耆智園服務前後的病情,結果發現,參與活動一年的患者,智力不但沒有減退,開心指數也較高,平均超過70分(總分100);照顧者的壓力也較低,但90名參加者中,約一半半途而廢,當中五分一人參加三日內離開。

打麻雀寫書法刺激思考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指,針對老人癡呆症患者的日間中心會透過如書法、打麻雀、做手工等方法刺激患者的智力、訓練肌肉及增進人際關係,減慢患者認知能力退化及改善情緒問題,照顧者也能受惠,「患者返完中心,行為問題或者會少啲,照顧者又可以行開吓,唔使24小時對住,壓力自然少啲」,但部份患者因性格及生活習慣問題,會抗拒到日間中心,長遠應加強照顧者的培訓。
醫院管理局黃竹坑醫院老年癡呆症日間護理中心每年約為70名,輕度至中度患者提供四個月的日間護理服務,包括認知訓練、現實導向、多感官刺激及心理行為治療等,參加者無論在生理、認知能力及社交能力也有明顯改善。東區醫院及黃竹坑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江明熙指,患者多由記憶診所及醫院轉介,由於資源緊絀,中心暫未有計劃擴充服務。

日間中心提供足夠的空間讓老人癡呆症患者活動。

有得玩有得笑有所寄託

85歲的吳婆婆大半年前確診患有老人癡呆症,她坦言在家無所事事,以看電視打發時間,到日間中心後便有所寄託,「幾開心,嚟中心有得玩,有得笑」,最喜歡與其他長者打麻雀。其女高女士指,母親會分不清早晚,「不斷攞嘢擺來擺去,經常駁嘴」,但在中心接受服務後情緒問題大減。她會向職員請教照顧方法,壓力減輕後母女關係也有改善。

吳婆婆到日間中心後,情緒問題減少,女兒的照顧壓力也減輕。

對症下藥
普通中心照顧有反效果

本港現時只有五間針對老人癡呆症患者的日間中心,雖然部份長者中心也會接收患者,但礙於中心設施及照顧者培訓的限制,對老人癡呆症患者的病情或會有反效果,甚至會影響其他長者,專家建議可將日間中心劃分區域,讓不同長者得到適切照顧。
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指,公營及私營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主要針對有殘疾問題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地積比率較低,但大部份老人癡呆症患者仍有活動能力,限制其活動反會影響病情。

「唔畀佢活動會仲亂」

「有啲患者腦筋會比較亂,周圍行,越唔畀佢行,唔畀佢做嘢,反而會仲亂,仲可能會搞到其他長者」。
郭志銳指,照顧一般長者的培訓與老人癡呆症不同,中心的護理員未必懂得如何與患者溝通,患者往往得到不愉快經驗而拒絕再到中心。建議一般長者中心可將老人癡呆症患者與一般長者分開,盡可能提供較大活動空間,讓患者進行小組活動。本報記者

郭志銳建議一般長者中心將癡呆症患者分開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