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巴第Lombardia,意大利北部地區,北靠阿爾卑斯山脈,盡收終年結冰冰川流淌滙成大小眾湖,Maggiore、Como、Lugano、Garda是幾個比較大而又特別富裕的山水依傍地區。少年乘火車途經以為神話故事原形,印象烙得深刻,沒刻意後來結交幾位陳年意大利朋友,除翡冷翠外亦以原籍這邊山區的多。
維斯康堤早年作品與他自己其他的風格十分不同,《洛可兄弟》描寫來自比較落後意大利南方家庭,二戰後來到隆巴第的中心米蘭落腳謀生故事,黑白幽深貫徹一片淡淡哀愁,直至戲末;幼弟獨自走在背光長街拉起長長身影特別叫人難忘。這是我對米蘭最早的其中一抹印象。阿倫狄龍意大利血統讓五官突顯猶似米蓋蘭奇羅手筆,憂郁森森讓人看着會得流眼淚。
貝托魯奇作品《1900》,原著片長近六小時,精裝版亦也四個半;山、河、湖之外;隆巴第亦有極平坦平原,中部地區得以盛產稻米,意大利人吃麪條吃麪包之外還有Rissotto。《1900》地主家族擁地亦在隆巴第,極富裕的莊稼,製造了農奴的需要與制度;那麼長的電影我卻看了不下三十次,其中二十次可能在同一所戲院;倫敦NottingHill的Gate電影院,晚上十一時十五分開場廉價雙電影剛好一口氣看完(《教父》首、次集共看亦然)。追求只是一抹和風輕輕拂過隆巴第平原,歷史演變世途滾動;想起那首配樂念起望不到邊的農地,矯情造作歌頌社會主義片段;杜明尼仙達永恒甜美而曖昧的笑容,段段不令人忘懷。這套電影甚至不可以透過光碟重溫,一定要重返電影院感受金黃一般隆巴第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