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他們從未笑過哭過長大過,卻仍是爸媽最疼愛的孩子。聯合醫院每年處理40多宗胎兒夭折個案,孩子來到世上時,已是一具冰冷遺體。院方為父母提供哀傷輔導,替遺體打上腳印,放進紀念冊,為生命留下註腳。院方鼓勵爸媽抱抱遺體,對孩子說再見,哭乾眼淚之後,重新上路。
記者:白琳
聯合醫院96年開設哀傷輔導小組,處理18周後小產個案。該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楊丹梅說,約3%孕婦懷孕10多周小產,多數原因不明。此時胎兒已成形,外形與一般嬰兒無異,只是體形較小。有些個案突然停止心跳,有些先天畸形。
孩子夭折,很多父親把傷痛埋在心底。聯合醫院婦產科病房經理譚美芳說,曾有父親偷偷在病房外蹲着啜泣,叮囑醫護人員勿讓妻子知道他哭。楊丹梅也說,有些父親欲保護妻子,不讓她見孩子最後一面,「其實女人好堅強。如果唔見,第時冇機會,一定後悔。」
父母在院牧陪同下,與孩子道別。譚美芳說,多數父母最初站在一旁遠觀,第一句說話是「BB好靚。」有個案主動揭開畸形孩子的帽,查看下陷的頭部,跟護士說,「佢唔醜怪,只係生存唔到。」
極少數需精神治療
很多父母最初抗拒收下紀念冊,覆診數次才主動拿回。譚美芳解釋,傳統中國人習慣逃避,只會更痛苦,「陀咗幾個月,BB可能識得踢佢,有感情。未見過反而不斷諗。知道BB原來係咁,望到張相,了咗心願。」
哀傷輔導小組會由夫婦發現胎兒異常,跟進至引產後半年為止。有些媽媽的情緒未能平復,終日哭泣,甚至有自殺傾向,每年有一至兩宗轉介臨床心理學家,極少數須接受精神科治療。
縫製小壽衣 訣別顯溫暖
【本報訊】十多星期大的胎兒,只有手掌般大。過去14年,聯合醫院兩名義工為夭折胎兒手做稱身壽衣,讓孩子與父母訣別時穿上。每件衣服只用一次,跟隨遺體送進殮房。部份夭折胎兒先天畸形,頭部下陷,俗稱「無腦兒」,可戴上義工手織的迷你冷帽子。
聯合醫院婦產科病房經理譚美芳說,市面嬰兒服尺碼過大,兩名義工主動要求幫忙縫製壽衣,幾經改良,現屬「和尚袍」款式,「要令BB舒服,媽咪又抱得舒服。」有些母親抱着胎兒時,覺得遺體冰冷,陪感心酸。義工開始手織小毛衣,為遺體保暖。義工們非常低調,多年來默默付出,連護士也不認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