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娜女士逝世,成為復活至Hit話題。
首先令人不明白的,是此一消息,為什麼報紙用四五版來報道,電視台播她從前的舊片,八卦周刊也趕出號外。
這位女士在六七十年代走紅,香港人以失憶和排斥老餅而自傲,又不是o靚模周秀娜出事,八九十後的年輕人,以還記得誰是夏鼎基為恥:吓,你是狄娜的影迷啊?哈哈哈,你是爺爺嫲嫲了。
由於娛樂記者都二三十歲出頭,做狄娜的新聞,一定錯漏百出,例如,電台報道,狄娜曾經參演的《雙星報喜》,在一九七七年走紅香港。
《雙星報喜》是一九七二年之間的事。一九七七年早就收檔了,做娛樂新聞的小妹妹二十多歲,把關的編輯三十多,叫他們匆匆做好一個特輯,如同要求一個小學生在十分鐘內搜集好慈禧太后的生平功過,在這個反智的社會,豈非強人所難?
然後是用字問題,這位女士生前拍的多是色情片。色情就是色情,不是艷情,不然,由殖民地政府成立至今的一個部門就不會叫做「淫褻物品審裁處」。
事實就是事實,不錯,中國人講「為尊者諱」,所謂尊者,指皇帝、宰相、名將一類權力人物,電影女明星,在中國人的意識裏,沒有「尊者」的地位。
譬如于倩,也幾乎是同期的脫星。于倩逝世,傳媒就不會追訪,只有報屁股三兩百字的新聞。于倩受到歧視,只有兩個理由:一,她的波不夠大;二,她老來境況淒清,錢不夠多。
與愛國不愛國,知識不知識毫無關係,這就是中國式的虛偽。難怪狄娜生前,對中國人社會的淺薄知之甚深,大半生嘻哈吹水,她說文革的中國很幸福,然後又說今日的中國無法崛起,就把一個蠢蠢的蒼生擺弄得團團轉。她打破了女人胸大,智商一定低的西方理論?不一定,只是在她走紅的社會,一些消費者的大腦體積,加起來,也沒有她的胸三分之一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