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差67暴動買樓致富

銀行信差67暴動買樓致富

【本報訊】菊花牌乳膠漆、城巴、哈爾濱啤酒都是徐展堂一生事業的里程碑。徐展堂的發迹史有不少傳說,據他自述,他1950年隨家人由內地來港,後因父親患肺病去世,13歲便出外謀生,做過銀行信差和餐廳雜工,到16歲則自行創業,經營油漆裝修、賣雲吞麪等生意。他的事業高峯要數在92年,成功拉攏城中富豪入股,牽頭籌組了新中港集團。
67年暴動為他提供掘了第一桶金的機會,他大膽趁低價買入太子道多個住宅單位,暴動後樓價上升令他大賺,30多歲時身家已暴漲至3,000萬元。70年代石油危機及80年代初香港前途問題導致香港經濟波動,他看準機會全力投資地產,成為巨富。
1985年,徐展堂收購了當時已有50年歷史,生產菊花牌、長頸鹿牌漆油的香港老牌漆廠中華製漆,為其事業王國奠下基礎。87年他進軍運輸業,收購城巴。在他經營下,城巴成功打破中巴在港島區近60年的壟斷,專利巴士服務亦在競爭加劇下出現新局面。

事業高峯 拉攏富豪組新中港

到了90年代,北海集團已是一間旗下擁有油漆、巴士、酒店、餐廳及護衞公司的多元化企業。徐展堂很早便進軍內地,中華製漆由91年起開始在深圳設廠,漆廠在內地不斷擴展,工廠遍佈內地10多個地方,成為內地最大油漆工業之一。
徐展堂事業的高峯是在92年,他憑着香港與內地的人脈,牽頭籌組新中港集團,成功拉攏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賭王何鴻燊、希慎利漢釗、信興電器蒙民偉及麗新發展林建岳等城中富豪入股。中方股東則包括華潤及中銀,連國務院港澳辦也一度入股。集團投資內地基建、通訊、工業及金融等業務,其中一項便是收購了哈爾濱啤酒。他的事業如日中天,但也暗藏危機。
97年金融風暴突襲,新中港集團在風暴中沒頂,集團涉足高風險衍生工具投資,因股市大跌而引致巨額虧損,中方亦不願再注資。集團到99年負債高達16億元,因資不抵債而自動清盤。徐展堂因債務纏身陷入財困,要不斷出售非核心業務及貴重物業套現。他在商界也轉趨低調,03年退任北海集團主席,轉任名譽主席。近年北海集團經過重組,專注發展內地油漆市場,業務才稍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