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融資中央促着眼H股

內銀融資中央促着眼H股

【本報訊】經歷去年「隨心所欲」放貸後,銀行今年面對資本充足率的嚴峻考驗,先後掀起再融資潮。國務院本周三批覆大型銀行補充資本的請示,並提出五點要求,其中強調銀行應從H股「多解決一點」,意味國有大銀行將更多從香港資本市場再融資。
自內地監管者去年底決定強化銀行資本充足率,大、中、小型銀行陸續籌劃集資,由於涉及金額足以震散股市,掌管金融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親自統籌銀行集資方向。

國務院提出五點要求

經過近兩月商討,國務院接受中銀監建議,日後大銀行集資將按「A股籌集一點、信貸約束一點、H股多解決一點、創新工具解決一點、老股東增加一點」的要求,根據自身特點再融資。從已公佈的再融資方案看,各行也按規定傾向在H股市場融資。
目前,中行(3988)和交行(3328)先後公布集資計劃,中行採取「A股可轉債+H股配售」方式,交行選擇A、H股齊供股;建行(939)有意在A股和H股同時融資;工行(1398)暫未正式公佈再融資方案。
去年9.6萬億元的新增貸款,令銀行資本充足率急劇下降。09年年報顯示,中行資本充足率從08年末的13.43%降至11.14%;工行從13.06%降至12.36%;建行從12.16%降至11.7%。另一邊廂,中銀監卻不斷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從原來的8%提高至大行11%,更有傳言今年將提高至11.5%以上,銀行再融資規模不容小覷。

三銀行減派息留銀彈

大型銀行需要增資,農行亦爭取在今年上市,A股市場容量小,因此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兩會」時也表示,農工中建交五行融資逾8000億元,市場容量受不了,故國務院鼓勵大行從H股更多融資,也在情理之中。
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李珊珊認為,H股國際化程度高、容量大、吸收力強,大行在H股融資的影響,目前已基本消化,加上A股也會分流,大股東參與認購也較多,故未來對於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
五大點中老股東增加一點的要求,沒有說得清楚。不過作為中行、工行、建行大股東的匯金,已向中央申請增資500億美元,同時三間銀行減少派息,亦是減少在市場大量抽水的壓力。中行、工行、建行09年業績披露,派息比率分別為43.8%、43.6%、43.91%,比08年減少8.2、6.4、4.64個百分點。

內銀資本充足比率比較

工行(1398)
09年底:12.36% 08年底:13.06%

交行(3328)
09年底:12.00% 08年底:13.47%

建行(939)
09年底:11.70% 08年底:12.16%

中行(3988)
09年底:11.14% 08年底: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