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 - 倪匡

虱 - 倪匡

虱,在生物學分類上,居然也屬於昆蟲。這種寄生在熱血動物身上的小蟲,以吸血為生,現在在大城市中,已成為稀有動物,在提及時,每和蚤混淆,要解釋一番。虱,舊時鄉村,極之普遍,人人身上都有。一伙人冬天曬太陽,大家脫下棉襖來用力抖,虱就紛紛落下,很是奇景。
在北方鄉下幾年,努力學當地生活習慣,但有兩件幾乎北方人都會的事,沒有學會。一是用小擀麪杖飛快地擀麪杖餃子皮。一是抓了虱子,放在口中咬,在「嗶」地一聲咬破之後吸其中液體。嫻其事者,甚至如同嗑瓜子一樣,抓上一把,逐粒嗑咬。想來應該美味,因為當事人表情都很享受,未見有苦口苦面者也。
俗語有道:「債多不愁、虱多不癢」,確然很怪,身上虱多虱少,和癢的程度無關。據老鄉說,虱吸血時,由頭虱負責咬噬吸血,餘虱咬其尾,一隻咬一隻,所以不論多少隻,咬噬點只有一個。始終不信此說,但確然渾身是虱,癢點很少,至今不明白其因。
人身上的虱有三種:頭虱、陰虱、體虱。各有地盤,壁壘分明,頭虱不過頸、陰虱不過臍,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規矩如此。這種情形很有趣,頗堪人類學習,倒可減卻許多紛爭。
鄉野又傳言,人身上有虱寄居,是好事。若一旦虱群離去,其人必然命危。曾親見大量虱子離開死人的恐怖情景,不敢詳述。原來這小動物對溫度極敏感,人體正常體溫方合。人死後變冷,牠們就離開了,反之,若發高燒,亦然。這種東西全然不念多年寄居吸血之情,現實之極,比起「人一走、茶就涼」的人類行為來,不遑多讓,不知是人學虱,還是虱學人?想下去,頗有莊周先生意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