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英鎊兌港幣,跌到十一塊多,這樣價格,很令人心動。對英鎊心動,是因為女兒在英國讀書,起碼有三年要用英鎊。英鎊滙率高低都要用,滙率低,當然叫人欣喜。
想想前些年一英鎊兌十五十六塊港幣的時候,現在孩子到英國留學,真的便宜了很多。不要說美國,就是去澳洲留學,說不定也比英國貴了。
有位朋友的女兒前些年去英國留學,他趁着滙率低,一下子把三年需要開銷的英鎊都買了。後來英鎊飛漲,他就覺得省了很多錢,整天說,好像佔了大便宜。
但是,那時滙率再低,一英鎊也要十三塊接近十四塊港幣,跟今天一比,又很貴了。
所以什麼事情都有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如非在自己掌控之中,那只要覺得舒服就是了。就像有些人買什麼東西都要想想值不值,其實一樣東西值不值,首先要看你喜不喜歡,再者就是看你負不負擔得了。一樣東西,只要是心頭好,自己又負擔得起,那就是值了。
看見一樣心頭好,自己又負擔得起,但是不買,不買並非像佛家說的那樣「放下」,而是「放不下」,「放不下」是生怕同樣一樣東西,還可以用更便宜的價錢買到,忍手忍得心亂如麻,這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不值了。
孩子出國留學,家長應該都有預算準備,只要開支在預算之內就好了。今天英鎊比預算跌了,買進是好事,明天再跌,突然覺得出手早了,吃虧了,心裏一不舒服,本來的好事就變了壞事,這種不舒服,就叫「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