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核心價值的淪落 - 李怡

蘋論:香港核心價值的淪落 - 李怡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政府新設計的飛龍標誌,「向世界宣傳香港的核心價值:自由開放、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勇於創新、優質生活。」
2004年6月7日,香港294位及來自不同界別、包括非民主派的專業人士,在報章刊登一份聯署《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列舉香港的核心價值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宣言認為「近年香港核心價值備受衝擊」,呼籲市民以言論及行動維護這些核心價值。
當天,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對這份宣言作回應,表示「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完美無缺,而政府充份了解市民對這些價值的珍視,所以會致力加以維護,不會令之受損。」發言人重申:「政府管治建基於法治、自由、平等、開放、廉潔等核心價值。」
與04年294名學者與專業人士所列舉的核心價值相比,財政司司長代表政府宣示的核心價值固然變了樣,即使與當年政府發言人所宣示的核心價值相較,也已不能用「倒退」來形容,實際上可以說是「淪落」了。
294名學者、專業人士,包括現時的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當時的工商專聯主席黃匡源、全國政協羅祥國、導演徐克和陳嘉上、陳方安生堂妹方敏生等。張炳良且以發言人身份在記者會申述聯署這份宣言的社會背景。今天他身為行政會議成員,應參與認可新飛龍所標誌的核心價值。是他對「香港核心價值」的認識改變了嗎?
新飛龍標誌所宣示的五個核心價值,不但沒有民主,而且也不見當年政府所宣示的「法治、平等、廉潔」。飛龍標誌所宣示的,除了「自由開放」,其他四項都指向經濟發展,目標則是第五項,「優質生活」。
這四項,實際上是所有社會都會追求的,談不上是「核心價值」。核心價值必須是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不是法治、平等、廉潔之下的自由競爭,這樣贏得的「優質生活」,絕不是大多數香港人所期望得到的。內地山西省近日又發生礦難事件,而網上流傳的山西省煤礦礦主的婚禮,有長達一公里由林肯加長車組成的豪華車隊,其豪奢極侈的程度,香港億萬富豪婚禮也望塵莫及。這種踩在屍體上的「優質生活」,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嗎?
04年294人宣示的核心價值,首位是「自由民主」。當年港府發言人肯定這些核心價值,只因政府不是由民主產生,因此才在「政府管治建基於」之下,沒有列明民主。民主,對於香港一般市民來說,也許不覺有切身的需要,如果民主等同於普選,那麼香港在沒有普選的狀態下,一百多年來也大體上安定和繁榮。
自由、法治、人權,卻是與香港市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沒有了這幾樣,香港市民的人身安全就會感到威脅,經濟上也失去了在法律保障下機會平等的自由競爭。因此,回歸前曾有不主張民主的政論家認為,香港的經驗,是自由+法治=繁榮+穩定。
可是,政治學理論告訴我們,民主、自由和法治,是不可分開的三位一體。香港回歸前的自由與法治,依靠英國的民主制度保障。香港回歸後的自由與法治,卻依靠中國不民主制度下的承諾來維持。專權政治的承諾是不可靠的,因此,中國專權政治下對香港的釋法,對媒體統戰而導致自我審查,公開宣稱要香港「三權合作」,以及出現「第二個權力中心」的言論與行動,都對香港的自由、法治構成威脅。

04年特區政府仍堅持法治、自由、平等、廉潔等核心價值,到了2010年的現在,則法治、平等、廉潔這些核心價值都不提了。是丟棄了嗎?還是:特區政府已緊跟「一國」的「不義而富且貴」的潮流,不顧法治、公義去一味追求「優質生活」了。
也許曾司長所講的核心價值,正是政府高官以及和他們有關連的政商界所追求的吧。而香港市民過去自尊自豪的核心價值,就走向淪落。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