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廉價租予藝術工作者 工廈變格博升呢

專題報道:廉價租予藝術工作者 工廈變格博升呢

活化工廈措施後天起生效,租用工廈的藝術團體大喊救命,高呼被業主加租、逼遷,自言「為民請命」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急急出手,聲稱政府要買入工廈廉租予藝團。不過,擁有多幢工廈的發展商方文雄認為應由市場主導,政府不該干預市場運作。他又打算活化旗下工廈,主動預留10%地方支援藝術發展,「幫年輕人之餘,仲可以提升埋整個地方嘅格調。」
記者:黃偉駿 雷子樂

協成行執行董事方文雄的祖父是已故慈善家方樹泉,集團在觀塘與黃竹坑手持多幢工廈與多個工廈單位,總樓面面積35萬平方呎,但空置率也近三成,租戶多是印刷行業。方文雄接受訪問時表示,已委託建築師研究將物業改為商業用途,「改咗唔一定升值,但做一定比唔做好,否則空置率仲高。」
對於近日有藝團聲稱活化工廈措施公佈後,遭業主加租逼遷。方文雄說,個人很支持年輕人搞藝術,至於很多商界人士不敢碰,是擔心「惹禍上身」,「商界最怕一陣幫完你,唔續約,即刻鬧佢係無良發展商,咁好無辜,不如寫張支票捐畀公益金簡單得多。」
他認為商業與藝術可以互相結合,「自己都做過年輕人,你唔幫佢邊個幫?商界做少少,政府做少少,年輕人又發奮做少少。」協成行位於黃竹坑好景工業大廈,前年起在其中一層撥出5,000平方呎做塗鴉(Graffiti)中心,免費讓年輕人塗個痛快。
他正計劃擴大中心規模,並以該處做試點,在申請活化改為商業用途後,預留總共一成地方,廉價租予塗鴉以外的藝術工作者,「例如將一個年輕人嘅木雕作品放喺門口,等多啲人睇到件作品,其他人又會覺得個環境好舒服。」

方文雄認為商業與藝術能夠做fusion,打算以黃竹坑好景工業大廈做試點。
馬泉崇攝

活化工廈措施後日起生效,工廈業主申請改裝可以免除繳交豁免費。
區民傑攝

反對政府干預市場

他表示,不會長期支援同一個藝術團體,「孕育需要時間,但唔能夠無了期,否則變咗做寄生蟲,藝術團體要迎合市場需要,唔能夠一世倚賴商界。」他說出租予不同藝團前,會先跟對方講明,租約只定某個年期,「如果幾年後仲係冇起色,都要將個機會讓出嚟,畀其他新嘅藝團試吓。」
林鄭月娥日前表示,正考慮由政府購入一、兩幢工廈,再廉租予藝團,方文雄認為,最好還是由市場主導,「波鞋街、黃金電腦商場都係自己慢慢形成。」

活化工廈用途多--做酒窖

活化工廈用途多--搞畫室

觀塘工業區變天

外界一直批評活化工廈是明益發展商,但有工廈業主大喊寃枉。在觀塘持大量工廈物業的商人鄧健明說,地段稍有價值的工廈,早在政府公佈措施前已被發展商轉為商業用途,未轉的多數是又殘又舊的丟空工廈,活化措施只是為這批高齡工廈提供一條出路。

活化工廈用途多--夾Band

活化工廈用途多--辦藝展

受惠郵輪碼頭

理想集團執行董事鄧健明從事拉鏈生意,近年開始涉足工廈市場,現時在觀塘持有大約45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的工廈物業,包括集團總部理想集團中心。他表示看好觀塘發展潛力,認為隨着啟德郵輪碼頭啟用與觀塘市中心完成重建,該區可以發展成一個集酒店、消閒與住宅於一身的銀座區,所以已打算將旗下工廈先申請改變為商業用途,5年後再斥1億元全部翻新改裝。
他說很多工廈長年丟空,政府的活化措施令這些工廈找到出路,「好似八十年代,政府一次過特赦非法入境者。」他認為發展商根本沒有甚麼得益,「好多工廈一早轉咗做商業用途,家推活化措施,係唔想浪費資源。」

活化工廈用途多--賣時裝

活化工廈用途多--練乒乓

寫字樓更須活化

上月中,約300藝術家走出工廈,上街抗議發展局加快工廈重建和改裝的措施,令大批正善用土地的租戶「生勾勾被活化」。一直跟進活化工廈政策的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員袁智仁指出,本港私人寫字樓的空置率一直高於工廈,按照政府的邏輯,發展局應去活化寫字樓,而非活化工廈。

空置率10.3%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去年10月簡介活化工廈措施時曾表示,香港經濟自1980年代初期開始轉型,很多分層工業大廈已經空置或未盡其用。不過,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香港物業報告2010》數據顯示,去年本港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的空置率只有8%,低於私人寫字樓的10.3%。
袁智仁表示,上述樓宇空置率的數據已反映,相比起寫字樓,工廈一直被善用、活用,「政府如果要搞活化,點解唔去活化啲寫字樓?政府係咪因為某啲財團持有好多工廈,所以就去活化工廈呢?」資料顯示,信和持有約24幢工廈、新地則有22幢、華懋亦有約11幢,政府為工廈用途拆牆鬆綁,預計多個發展商都會因而受惠。

私人寫字樓與工廈空置率比較

寫字樓
08年:8.40%
09年:10.30%

分層工業大廈
08年:6.50%
09年:8%

資料來源:《香港物業報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