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愛醫院發生罕見醫療事故。一名專科醫生為「爆肺」老翁插喉入肺放氣,完成手術後開胸用的刀片遺失,其後確定刀片留在病人右胸腔。病人被轉介伊利沙伯醫院,三小時後才進行手術取出刀片。老翁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有醫生表示,若肺組織血管被刺傷會大量出血,不能止血便有生命危險。病人家屬考慮向醫院管理局追究責任。
病人弟:呢個失誤太大
上述患有慢性肺阻塞病及覆發性右肺氣胸(俗稱爆肺)的69歲陳姓男病人,上周五因呼吸困難,入住明愛醫院內科病房,證實患上右氣胸,醫生為他放置肺部引流管,即插喉入肺部放氣。
同日約下午1時半,該病人右胸出現外科肺氣腫,一名專科初級醫生為他進行緊急手術,插入第二條喉管入肺放氣。完成程序後發現開胸用的刀片遺失,隨即為病人肺部照X光,確定刀片留在病人右胸腔。院方下午約4時將病人轉送到有胸肺外科部門的伊利沙伯醫院治療。當時病人維生指數穩定,血含氧量正常。
病人下午5時被轉送到伊院,院方晚上8時為病人進行橫膈膜黏貼手術,取出刀片及填補肺部。病人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要以呼吸機輔助呼吸,情況危殆,但保持清醒及手腳能活動。病人弟弟陳先生批評:「留底刀片喺裏面,呢個失誤太大。」
明愛醫院發言人表示,該院質素及安全小組將檢討今次罕見事件,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由於事件屬意外而非程序出錯,該醫生仍繼續上班。對於事故原因是醫生經驗不足或儀器問題,院方稱仍在調查中。伊院發言人稱,病人被送抵該院後,院方需要時間安排病人接受手術,並沒延誤救治。
插喉入肺只需一刀
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主任許樹昌表示,插喉入肺放氣屬普通治療程序,只需在皮膚表面一刀,然後放入導管及膠喉,「如果小心啲做,冇可能得咁深。」肺組織有很多血管,在胸腔留有刀片可能會刺穿血管;若病人大量出血及流血不止,可能會有性命危險。
料落刀太深或刀片沒插穩
【本報訊】多名胸肺科專家表示,為爆肺病人插導管入肺放氣過程中,將開胸用的刀片遺留在病人體內非常罕見。有專家表示,估計肇事醫生用刀方法不恰當,或刀片沒有插穩在刀柄上引致事故。
胸肺科專科醫生林冰表示,肺部被一層胸膜包圍,胸壁內有另一層胸膜,肺部與胸壁之間的空間稱為胸膜腔;當肺部表面的胸膜穿了,肺內的氣泡流入胸膜腔,胸膜腔積聚空氣會壓迫肺部,導致呼吸困難,俗稱「爆肺」。
胸肺科專家:從未聽聞
林冰續指,醫生一般會先以普通手術刀開皮膚表面,再以血管鉗將肌肉及軟組織分開,找出一條通道插入導管放氣。有醫生只拿着刀片開皮膚,有醫生則會將刀片插入刀柄使用,「只係好淺咁一刀,完即刻攞開刀片」,未聽聞會將刀片留在胸腔,即使跌下刀片亦應立即知道,不會在程序完成後才知道。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嚴秉泉表示,估計是醫生用刀方法不恰當,落刀太深;或刀片沒有插穩在刀柄上,因胸腔位置屬低氣壓,刀片有可能被低氣壓扯進體內。若刀片割傷病人肺組織,或會令病人再爆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