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盧峯先生寫「換樓難」,慨歎以現今貴得不合理的樓價,即使把舊樓賣掉賺了一筆,也不能換來更好的居住環境。香港的樓奴,勢必成為現代中國人文奇觀之一。
這股樓瘋,我也終於親身體會到了。向來是無殼蝸牛,自大學畢業後就在外租屋自立,又因天性愛自由,不確定長居此城。但近年發覺身外物愈來愈多,出門久了也想多留在家看望老人,遂興起買磚頭保值的意念。積極看舊居附近的樓盤,同是市區鬧市,隔兩條街的新樓,叫價比我家貴兩三成,但實用面積不及,廚房放不下雪櫃洗衣機,廁所只容一人轉身,窗外看去也是密質質的樓景。這樣的房子,為它做牛做馬也是不甘心的。
跟廣東話半鹹半淡(後來索性叫她說普通話)的專業經紀倒是聊得蠻愉快,一個下午跟她看了形形色色的房子,從細部了解自己住了十多年的舊區民生。她又積極向我推介新盤,隔天來電更新詳情。有一天晚上八時我在朋友的派對裏收到她的電話,興沖沖說有一個單位平放,急着找我做決定。但她說因為價錢比別處稍平,所以不許看房子。「不許看房子?怎麼可能。買菜嗎?」「是的。因為價錢便宜。」再問下去,現租客是一對老夫婦,住了四十多年,根本不知業主放盤。我的新聞職業病發作,想到老夫婦在懵然不知的情況下將被迫遷,而且恐怕也無力再住在自己熟悉的老區……
當然,第二天已有人只看價錢就把房子買走了。這種瘋狂派對,才不要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