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忽略夾心階層需要

學者:忽略夾心階層需要

【本報訊】本港人口老化,質素較佳的長者屋需求日增,從房協過去推出兩個長者屋項目「大排長龍」可見一斑。有學者表示,天水圍項目只令富貴長者受惠,未能照顧夾心階層長者,但期望這種嶄新發展概念能拋磚引玉,吸引私人發展商及非牟利機構加入競爭,解決不同階層長者的住屋問題。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表示,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政府資料顯示,到2033年,65歲以上長者會佔全港人口27%,「長者服務係未來龐大市場」。
鍾劍華稱,天水圍的富貴長者屋,只能令市場能力佳的長者受惠,忽視夾心階層長者的需要,「家最大問題嘅係呢班人,又唔係住公屋,但又唔係好有錢。」他認為從公共資源分配角度,政府應該為夾心階層提供更多選擇。
歐美早已盛行退休長者社區,把居住、醫療、康樂等設施集於一身,這種退休長者社區在香港有一定發展潛力。鍾劍華透露,現時有非牟利機構持有一幅高尚住宅用地,因為看準天水圍項目發展有望成功,正考慮同樣發展退休長者社區。他希望將來有更多發展商及機構加入市場競爭,為不同階層長者發展退休社區,長遠解決長者住屋問題。

北角筲箕灣項目將推出

房協旗下牛頭角彩頤居及將軍澳樂頤居兩個長者屋苑共416個單位,入伙以來一直「爆棚」,即使入住時要支付50萬元租住按金,每月繳交3,000元租金,申請人仍需輪候兩年。有見及此,房協正籌備在北角丹拿山建公寓形式長者屋,共600單位,最快2012年落成。筲箕灣長者屋則是混合住宅及長者屋項目,預料2013年中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