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綜合症 - 陳也

沙塵暴綜合症 - 陳也

沙塵暴犯港的那天,我徹夜頭痛異常,依賴止痛丸頂住。報章說這是世紀不遇的沙塵暴,雖然中港標榜河水不犯井水,但不包括輸送風沙。到了周五,頭痛好了後心痛,有點曾俊華陰影。又是到了翌日,報章說理大監測到數據,顯示沙塵暴第二波已經吹到。環保署對2.5微米以上的懸浮粒子有心無力,地球一小時熄燈計劃倒有125個國家千二個著名地標像雪梨歌劇院和北京鳥巢響應(哈利法塔只是把燈光調暗),中環上空,上周末的夜色因此特別粗粒。
污染、減碳的問題大得可以讓高爾得到諾獎,但經濟學家StevenLevitt在他的新作《SuperFreakonomics》中提到,全球暖化重點放在二氧化碳,是錯!因為二氧化碳不是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水蒸汽才是。而出人意表的是,環境的最大禍源,是樹木!還有大多數人認為的好事,例如太陽能,它的問題在於太陽能電池吸收到的陽光中只有12%可轉化成電源,其餘都轉化為熱,再輻射出去,反而助長地球暖化。而即使立即將碳排放量大幅減低,氣候模型仍預測,地球接下來數十年仍將持續暖化。這一點,既是同行又是諾獎得主的克魯明不表認同。這本書讓經濟學家抓狂,讀者可沒有包袱。在頭痛、痰塞、心卜卜亂撞的粗懸浮粒子爆燈的這些日子,扔掉那隻中國製無鬼用的三層surgicalmask,床前翻讀這本書,笑一下,睡眠質素擔保會比空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