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上市公司業績旺季,但市場對大型藍籌和二三線公司反應很不一樣。當大價藍籌股公佈合乎或稍勝預期的業績時,股價反應也不大,如中國銀行(3988)業績符預期,但股價翌日卻不升反跌,其他藍籌股業績差過預期時,股票更大幅下挫,最明顯的例子是利豐(494)及滙豐控股(005),分別在業績公佈翌日大跌11%和7%。
不過,二三線股的股價表現和業績好壞關係卻比較明顯。當一眾「實力」二三線股公佈了勝過預期的業績時,股價往往馬上有正面反應。投資者見到公司確實能夠交出功課時,大都願意繼續高追買入,並給予公司一個更高的估值,最佳例子有匹克體育(1968)及聯邦制藥(3933)。兩家公司俱能交出亮麗的業績而受到投資者追捧,各投資銀行也大幅提高其目標價,因此,兩隻股票俱能在業績公佈後屢創新高。
業績靚多數升
基於籃籌股有波幅無升幅,不少投資者都轉移陣地,加入二三線股尋寶遊戲。此策略最大風險是遇上一個大調整浪,甚至是系統性危機,以至投資者出現撤資潮,「要錢唔要貨」,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二三線股下跌幅度將會十分驚人。
在一眾二三線股板塊中,筆者認為應重視以下幾個投資主題:內需、醫療及3G電訊股。這3個板塊是順應國策而行,公司的營商環境都受到一定扶助,自然事半功倍,而且不用太擔心這些板塊會像內房股般,經常因政策改變而受壓。
當中最矚目的是內需股,可細分為多個行業如百貨公司、運動服裝、食品、汽車及家電等,資金多數會輪流炒作每個行業。
投資者不防多多留意每一行業的龍頭股,當該股出現異動時,可能意味資金將遊轉到該行業作短線投機,那時投資者可以「跟風」買入行業的其他股份,希望也會受惠於流進來的資金。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筆者或相關人士持有上述公司相關投資工具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