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的飛龍標誌上加上三條綵帶再做少少改動就花了六百一十萬元,這三條綵帶也許是全世界最昂貴的色帶;又或者特區政府是全世界最花費的「大款」,可以隨便為三條彩色線付出巨額的費用。
新的飛龍標誌是否漂亮,能否代表香港,算不算物有所值,固然值得質疑,特區政府宣稱標誌所代表的幾項核心價值居然不包括民主普選更令人驚訝及難以接受。
根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的解釋,新的飛龍標誌背後包含了五項香港核心價值:自由開放、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勇於創新、優質生活。他又解釋說,這五項價值是「香港人嘅價值觀,亦代表香港人嘅抱負」。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不是一盤流水賬,不是一本美德的百科全書,不可能把所有美善的價值都放進去,總會有取有捨。問題是特區政府的取捨跟市民的想法,跟社會的現實相距未免太遠,未免太脫節了!
近幾十年來,民主與自由是推動香港社會前進的兩大巨輪,是推動市民參與社會事務的動力,是市民最上心、最關心的價值。多次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群眾運動,包括二十年前支持北京民運的兩次百萬人大遊行、○三年的五十萬人七一大遊行高舉的都是民主、自由的旗幟,反映的都是市民對民主自由的堅持,體現的都是港人對民主自由的承擔。
偏偏特區政府在設計新標誌及選擇核心價值時卻把民主自由分開,硬生生把民主普選拋棄。這不是跟市民的想法及社會現實背道而馳嗎?
此外,民主參與早已成了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核心價值。從市區重建到社區發展,從公共政策到大廈管理,從公帑運用到校政問題,都不再由當權的官員、管理者或機構自把自為,都得讓市民透過民主方式參與決策。高鐵工程爭議,重建計劃一再修改,正正是民主參與這個價值滲透不同政策、不同社會層面的明證。既然是這樣,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故意把民主從香港的核心價值中剔除呢?
更何況香港正朝向《基本法》所定下的全面普選目標前進。到二○一七年香港市民將可以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到二○二○年全體立法會議員將由民主普選產生。從現在起到二○二○這個十年內,發展民主普選,落實真正的民主政制是香港最重要的任務,是香港最重要的轉變。特區政府要推廣香港,要讓外國了解香港的新動向、新面目,民主發展可說是不能或缺的一個元素,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刻意刪除民主這個核心價值呢?
也許特區政府及負責設計新飛龍標誌的官員是為了避免令北京尷尬才把民主這個核心價值剔除,也許負責的官員想繞過民主發展這個敏感的議題。問題是民主已深入民心,深入社會,已成為市民堅信的價值,已成為市民最逼切的期望。特區政府該做的是跟市民一起擁抱這個價值,是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是着力在各個層面特別是政制發展問題上落實民主理念,好讓民主普選這個核心價值在香港遍地開花。
事實上民主發展一拖再拖已令香港出現極大的內耗,已令香港很多長遠發展無法展步。假若特區政府對民主還是採取拖延或迴避態度,社會的內耗將不斷升級,再多的新標誌、新飛龍也不可能帶來甚麼新面目、新氣象!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