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手提電腦沒有電,四周沒有插頭充電怎麼辦?將來你只需到便利店付錢買一小樽液體燃料,倒進電腦內即能自動充電。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陳光宇利用全新材料,研發新一代燃料電池,能將液態氫轉化成電力,不但環保,發電功率理論上較鋰電池更佳。他獲裘槎基金頒發「優秀科研者獎」,並得到80萬元協助其研究。 記者:夏志禮
現時燃料電池主要利用酒精發電,但很多能源專家認為,氫氣其實是一種更理想的燃料,能量輸出高之餘,燃燒時僅產生水而不會生產其他影響環境的副產物,現時歐美已有用氫作內燃機的汽車。陳光宇從事能源材料研究多年,近年利用分子模擬技術,設計出新穎的多尺度結構材料,研發一種新的燃料電池,通過一系列化學作用,將化合物轉化成液態氫再轉化成電力。
陳光宇稱,新電池不會破壞環境之餘,優點在於發電效能高,「其他材料喺能量轉換過程中會喪失熱能,功率肯定大跌。」他舉例稱,現時燃煤發電廠發電率大概僅四成,新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中不牽涉任何燃燒作用,能將發電率提高至八、九成。這種電池壽命亦較坊間鋰電池或蓄電池長,「家嘅電芯用一定嘅時間就唔可以用,新電池主要用鉑金做,除咗污染咗要清洗外,理論上可以一直用落去。」
五至十年後或投產
燃料電池近年發展迅速,陳光宇所研究的新電池料最快可於五至十年後有成果甚至投產,初期應用於手提電話、電腦等器件,「到時只要買樽化學液體,就可以幫電腦手機叉電!」慢慢再擴展至汽車甚至發電廠。
除氫電池外,陳光宇亦曾利用葡萄糖作燃料,研究供人體起搏器利用的能源;以及研究出能透過化學作用製造臭氧的儀器。他日前獲裘槎基金頒發「優秀科研者獎」,獲6萬港元研究補助金外,亦獲約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資助其所屬院校另聘講師代替他執教一年,讓他可全職研究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