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近年亞洲經濟急速起飛,對商品需求大增,雖造就拉丁美洲國家商品出口業蓬勃發展,卻帶來嚴重後遺症。出口蓬勃令亞洲與拉丁美洲的經濟情況趨向同步,拉丁美洲國家更因過度倚重出口附加值低的商品,忽略發展附加值高的製造業,令區內經濟結構極不平衡,損害長遠發展。
倚重出口製造業停滯
隨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商品的需求水漲船高,令以出口商品為主的拉丁美洲受惠甚深,當中巴西與中國的貿易收益更在截至07年止的6年間大增52%,為本土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絕的「水源」。
由於商品出口收益激增,拉丁美洲國家對這些低附加值行業的依賴日深。現時智利輸往中國的貨品中,76%為紅銅及其相關製品,生鐵亦佔哥倫比亞出口90%,大豆、鐵礦石及原油製品佔巴西出口74%。
過於倚賴商品出口業的後果,是拉丁美洲工業及製造業發展停滯,部份外資工廠更因此遷往亞洲,例如墨西哥汽車零件業面對中國的競爭逐漸萎縮,其加工出口商Maquiladoras十年來共裁25萬個職位。
除汽車業外,拉丁美洲的電子產品、製衣、傢俬等行業亦因缺乏資金及政府資助而了無生氣。野村估計,在惡性循環下,拉丁美洲國家只能集中發展低收入、低技術及勞力密集的行業,令亞洲與拉丁美洲未來經濟發展更趨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