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和漫畫長久以來是日本社會情緒指標,走進東京金融區的紀伊國屋書店,當眼的不是談經濟論營商的書籍,而是一大櫃子漫畫,架上的分類是「低下層」。跟十年前面世即大熱的《火影忍者》這類大日本主義作品不同,這架上的漫畫主題都是貧困、失敗、疾病、自殺,反映出21世紀日本社會問題。
經歷20年經濟衰退仍未走出谷底,日本人自信全失,這種挫敗感都反映在動漫中。正如80年代大熱的《高達》系列,反映當時日本對科技發達充滿信心;近年漫畫界新作卻充滿社會黑暗面,講抑鬱、講老人癡呆症外,還有一部漫畫描寫一名寡婦在丈夫過勞死後,如何努力避免破產。
深受日本白領熱捧的長壽漫畫「島耕作」(圖)系列,也反映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即將讓予中國的事實。最新劇情描寫已當上社長的島耕作,最近到上海視察,極度震驚於中國經濟蓬勃。漫畫家弘兼憲史更罕有地給漫畫寫前言,警告說「巨龍已蘇醒了」。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