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小姐希望退休後,到內地做義工及興建學校,惟手頭資金有限,害怕心願落空,計劃出售物業以達目標。專家指,宜保留物業,退休後在內地生活時,可將單位出租,幫補退休生活費。
記者:甄嘉儀 攝影:梁鑑章
鍾小姐說:「因為小時候經歷過貧窮,冀可盡一分綿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她計劃50歲退休,到內地用40萬元建校及做義工,惟對投資毫無認識,所以多年來只將收入存入銀行儲蓄。
不過,她明白現時息率低企,單靠儲蓄未必能達標,希望專家可以教路,讓資產發揮更大效用。「因為預算日後多在內地生活,只間中回港,所以不知應否出售物業。」
假設10年後退休,每月生活費維持現值7000元,每年通脹和投資回報分別3%及5%,鍾小姐50歲退休時,需備259.8萬元,才可應付30年退休生活。
個案
讀者:鍾小姐
年齡:40歲、未婚
職業:診所護士
月入:1.5萬元(已扣強積金)
支出:9000元
月剩:6000元
資產:現金38萬元、自住物業(已供滿、市值約100萬元)、強積金現值約23.4萬元
症狀:缺乏投資經驗
目標:
1)50歲退休,每月有7000元生活費
2)儲40萬元在內地興建學校
物業收租幫補退休生活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志傑指,雖然鍾小姐月剩6000元,儲蓄比例達收入40%,但「單憑儲蓄難以同時達成兩個目標」,建議重新配置資產。由於鍾小姐沒有投資經驗,建議將月剩作基金及儲蓄保險,攻守兼備,各月供3000元。假設儲蓄保險10年期滿後,保證有35.6萬元,而月供基金年回報有8%,10年後共有90.48萬元(表1)。
現金38萬元,宜保留9萬元作應急錢,餘下29萬元可一筆過投資債券基金,假設年回報4%,10年後得42.93萬元。計及月供、一筆過基金及儲蓄保險,加上現金及強積金,至50歲退休時,共得210.22萬元,不足應付退休及建學校。
如扣除40萬元興建學校所需,餘下170.22萬元作退休金,與退休所需259.8萬元,尚欠89.58萬元。不過,鍾小姐退休後,主要在內地生活,建議將自住物業出租。若單位市值維持100萬元,淨租金回報為3厘,月租收入有2500元。
假設租金收入每月2500元,所需退休金準備,由每月7000元減至每月4500元。如每年通脹和投資回報分別3%及5%,鍾小姐在退休時,所需退休金可由259.8萬元,降至167萬元。10年後投資回報共210.22萬元,減去建校所需40萬元,餘下170.22萬元,剛足夠退休目標。
投資建議
儲蓄保險債券基金 防守性強
雖然儲蓄保險需訂下每月供款額及供款期,欠缺彈性,惟期滿可得保證回報,不需承受投資風險,而且有機會得到非保證額外回報。市場上的儲蓄保險計劃有別,如恒生「智選入息保」,可選一筆過繳付,或分3至15年分期繳付;亦可揀一筆過提取,或分8年、10年、15年或20年提取。東亞「目標儲蓄寶」的繳款與保障年期則有不同,如為5年繳款期,滿10年才可提取,而選10年繳款期,則需滿20年才可提取(表2)。
以恒生為例,鍾小姐月供約3000元,總供款36萬元,10年後保證獲35.6萬元,雖未能取回本金,但若投保人供款期間不幸身故,可獲供款金額加額外1%的人壽保障(即101計劃)。此外,若每年預設紅利率4厘,有3.13萬元非保證回報,即可共得38.73萬元。至於餘下的3000元月剩,建議月供基金,投資在經濟走勢穩定的中國基金。中國人口多,內需勁,可帶動經濟發展,而且受金融海嘯的冲擊較歐美少(表3)。
除以儲蓄保險平衡月供基金的投資風險外,陳志傑建議將一筆過29萬元購買債券基金,減低風險,「雖然債券基金回報較低,但防守性高。」
理財疑難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你的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