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出社會工作,有段時間狂迷籃球鞋,每次出糧總自動自覺「進貢」。家人見到「鞋山」越堆越高,當然有微言;他們最不明白是為何不買新鞋,反而找來一堆二手舊鞋,而且如獲至寶。
作為收藏者,心頭好總是越舊越好,無論儲的是汽車、手錶、美酒或球鞋,都是新不如舊。舊物有價,因它多了一份內涵、一份韻味,每次拿上手,都像重溫一個舊故事。
籃球鞋亦如是。順手拈來,自以「籃球之神」米高佐敦的AirJordan系列最多。譬如AJ11是公牛72勝的年代,也是《太空也入樽》的年代;提到AJ10,會令我想起柏賓在鏡頭面前高舉鞋底,示意佐敦「回歸」;再舊一點的AJ6更跨越籃球場,連漫畫《男兒當入樽》的主角櫻木花道也穿上比賽。
早前在此談及柏賓,戰友牽牛告知,不少人在網上討論區都指「2哥」怎和「大帝」相比。撐勒邦占士的,相信會是年輕的一群,為柏賓辯護的,則是我等老餅球迷吧。
初看NBA時正值公牛盛世,腦海盡是佐敦和柏賓的雄姿,以為他倆絕對是史上最佳;但與較資深球迷「傾波」,他們卻堅持再早一點的Dr.J、「魔術手」莊遜和「小鳥」布特,體能或不及公牛孖寶,打法卻更聰明,成就也更高。大家為此爭辯不休,永無答案。
回憶總是美好的,看過Dr.J,你會覺得佐敦的罰球線入樽不過是老翻;欣賞過佐敦,自然會覺得拜恩不外如是。先入為主,童年偶像在腦海不斷美化,久而久之地位就高不可攀。
後浪推前浪是自然定律,再過十年之後,定會有球迷認為某位新星勁過勒邦占士多多聲,屆時「大帝」的一眾fans,可會想起今日之事?
文: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