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工及福利局宣佈由下月1日起,開辦持續進修基金認可課程的非政府資助院校,須改以按月額形式收取學費,以減輕院校突然停辦對學生的損失。多間院校昨向當局攤牌,表明執行困難,揚言將會撤銷註冊,新生將不能申請基金資助。由於部份課程依教育局規定分期而非按月收費,否則違反教育條例,事件也揭露兩個政策局欠缺溝通。 記者:倪清江
不少獲認可課程原本規定一筆過或分兩至四期繳交學費,由於發生多宗院校突然停辦事件,令學生蒙受損失,勞福局去年中通知各院校,由下月開始,所有課程均須改以按月等額形式收費。受資助高等院校的附屬機構和職訓局等,則獲豁免。新安排適用於下月起報讀的新生。
部份機構指難執行
有不願具名的機構負責人指出,業界早已向勞福局表明行不通,惟該局堅決推行,多間機構因此決定退出認可課程名單,此舉將令報讀學生不能再申領高達10,000元資助。該人士指出,通常申領基金的學生只佔同一課程少數,不欲為此而影響其他學生。
有院校指出,目前與外國大學合辦的課程,向來都是類似本地高等院校,一筆過或分期收費,若改為按月,一旦學生中途退學,院校將需承擔損失,因此這類院校最先打退堂鼓。一些副學士或文憑課程,只有課程內部份科目獲認可,根據新安排須分兩部份收費,有院校擔心收錯費或學生不知情而整筆繳交,日後被勞福局揭發,恐令學校蒙污。
目前各課程的收取安排由教育局規定,校方必須按規定分期收取,本報昨查看其中一間中型院校數個獲認可課程,全期分九個月,但教育局規定分三期收取學費。有院校負責人表示,這顯示教育局及勞福局各自為政,欠缺溝通,若跟新指引勢將違反教育條例。勞福局稱必須按月收取,教育局昨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