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通報》再揭公院84宗嚴重事故手術導線留病人靜脈內

《風險通報》再揭公院84宗嚴重事故
手術導線留病人靜脈內

【本報訊】公立醫院醫療事故不斷,過去兩年接獲84宗嚴重醫療事故,當中約27%涉及在病人體內遺留手術用品或儀器。最新一期《風險通報》公佈,醫護人員為一名下體出血的產婦,用紗布止血後將紗布遺留體內。另有醫生為病人植入中央靜脈導管時,將導線遺留在靜脈內,嚴重者可形成血塊阻塞血管,或造成細菌感染。
記者:陳沛冰、鍾麗霞

醫院管理局在《風險通報》中表示,07年10月至09年9月,共接獲84宗嚴重醫療事故,最多是病人自殺(40宗),其次是遺留手術用品或儀器在病人體內(23宗),昨日公佈三宗遺留儀器在病人體內。

止血紗布遺產婦陰道

一名產婦自然分娩女嬰後陰道出血,醫生用紗布為她止血,過程中有兩名醫生數紗布。但當整個生產及止血過程完成後,醫護人員只點算生產嬰兒所需的工具,沒有點算紗布數目。病人10日後開始感到會陰不適,一個月後因不適求診,醫生才發現有紗布遺留在陰道。
醫管局承認,現時沒有機制紀錄生產工具以外的其他儀器或工具,故會訂立產前產後的點算工具指引。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遺留紗布在陰道內可引致細菌感染,陰道會產生惡臭及流出污物;醫護人員每次進行手術後,應點算所有曾使用的用品。
另一宗事故是一名年輕醫生,為病人進行中央靜脈導管置入手術時,原應先在血管內放入導線,然後引入導管。但該年輕醫生放入導線時有困難,於是由其上司協助。但當年輕醫生放入導管後,其後測試發覺位置不確,再照X光發現,原應在手術後取出的導線,仍遺留在病人體內,更流入下腔靜脈,需做手術取出。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沛然表示,相信事故因醫生欠缺經驗及監督不足引致,因手術過程中醫生應手持導線另一端,手術後取出導線,沒理由留在血管內。導線可留在靜脈內,可順着血液流向右邊心臟及肺動脈,形成血塊阻塞血管,亦可引致細菌感染。

《導線留體內》
年輕醫生為病人做中央靜脈導管置入手術時,意外將導線(圖)留在靜脈裏。

《尿喉被扯斷》
病人在神志不清下自行扯出部份尿喉(圖),醫護未有發現,竟讓病人出院。

兩宗處方過量麻醉藥

此外,醫管局再發生處方過量麻醉藥事故。一名病人在進行磁力共振檢查前,原應獲處方二毫克麻醉藥咪達唑侖(midazolam),但醫護人員卻將毫克及毫升混淆,再經稀釋後令病人獲處方多四倍,即10毫克份量。另有病人只應獲處方三毫克咪達唑侖,但醫護人員準備藥物過程中出錯,錯誤為病人注射一支有15毫克濃度的麻醉藥,較原來份量多四倍。咪達唑侖是鎮靜神經藥物,用於手術前麻醉或進行某些治療前,令病人放鬆肌肉。過量使用會抑壓呼吸系統,令血壓下降、神志不清及昏迷,嚴重可致命。

公立醫院過去兩年嚴重醫療事故

病人自殺(包括放假回家期間) 宗數:40
遺留手術用品或儀器在病人體內 宗數:23
手術做錯身體位置或做錯病人 宗數:15
產婦死亡或生產後有嚴重併發症 宗數:3
嬰兒被調錯或拐走 宗數:1
非預期死亡或出現可預防的嚴重身體殘障 宗數:1
輸錯血 宗數:1
總數 宗數:84

資料來源:醫管局《風險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