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病人在接受手術期間都需要插尿喉,尿喉在手術後或需留在體內一段時間,但病人有機會在神志不清下自行將尿喉扯出,引發創傷。醫管局在新一期《風險通報》中公佈一宗相關醫療事故,醫護人員未察覺病人自行扯出尿喉,待病人半年後因血尿等症狀,去另一間醫院求診時,事件才被揭發。
《風險通報》指一名病人在手術時插了尿喉,手術後尿喉仍不能取出,但病人卻在神志不清下,突然自行猛扯尿喉,部份尿喉鬆脫,但仍有一截留在體內。醫護人員對此毫無察覺,病人其後出院。半年後,該名病人因持續血尿及膀胱炎,到另一間醫院求診,並向醫生表示自己曾在手術後在身體上扯出一段橡膠帶,接受內窺鏡檢查才發現仍有一截尿喉留在其體內,需手術取出。
誤服尿樽內化學物
醫管局提醒醫護人員要注意高風險的病人,尤其神志不清者有機會自行取走身上的醫療儀器,例如尿喉等。醫護人員應該隨時檢查留在病人體內的醫療儀器完整性,特別是滑出身體的儀器,以免有部份遺留在體內。
另外,《風險通報》公佈一宗留院病人罕有地誤服、用作盛載尿液樣本的膠樽內的化學物質。事發時,醫護人員將一個用作留尿的膠樽,放在病人的床頭櫃,但病人卻誤服。醫管局建議引入屯門醫院現時使用的留尿措施,醫護人員把一張寫上需留尿的卡紙交給病人,待病人有尿意,才將卡紙交給當值護士,那時才獲發盛載尿液的膠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