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青春 - 邁克

無知青春 - 邁克

雖然原則上不再購買消費雜誌,不表示狠心罷看,尤其在旅行的時候,飛機艙裏連有嚴重年齡分歧的《Milk》也由頭揭到尾─不是說戒心不戒口嗎,為健康着想少肉多菜已經阿彌陀佛,不必決絕到逼自己食長齋。旅館大堂供應的當然不放過,春季陽光普照的下午坐在二樓露天平台,把衣服扔進洗衣機後一面喝可樂一面翻居心叵測的期刊,頁頁看不盡的俊男美女榮華富貴,件件唾手可得呼之欲出,誰說不是人生一大賞心樂事?
這天把久違的《GQ》拿上手,不由得出了一回神。倒並非因為壓成平面的衫褲鞋襪誘發着晏覺的擁有慾,或者示範的異族佬模教人垂涎三尺,而是忽然省起,它是我接觸的第一本男裝時裝雜誌,破處之恩沒齒難忘。在新加坡唸的中學附近,有幾間印度人經營的二手書報店,當時最老死的同學先知先覺貪靚,仗賴舶來印刷品吸收養料,兩個小鬼放學(或者逃學)不是泡電影院,就跑來這裏打書釘。還不知道來自美國的這一本,名號是《紳士季刊》的縮寫,那些硬骨骨的西裝領帶也不合口味,與體內朦朦朧朧甦醒的波希米亞基因背道而馳,但美藝即是美藝,會得躡手躡腳潛入腦海霸位。最記得反建制的嬉皮風吹襲時裝界,它掛羊頭賣狗肉以「孔雀革命」標榜貼近潮流,保守的版面忽然遭姣婆紫、翡翠綠和玫瑰紅侵佔,毋庸借助遠在天邊的LSD,即刻產生共享水瓶座年華的幻覺。甚至黑色樽領也被宣揚成解放象徵,鬆開頸部束縛風流往下流,中毒的我迄今看見儀表非凡男性套着這款衣物,無知青春的陰魂依然不散,身不由己砰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