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它的錯 - 李純恩

又是它的錯 - 李純恩

這天報紙上有條標題:「十九歲瞓街:我冇未來」。
一個十九歲的男青年,竟然做了露宿者,許多義士見了,一定又會怪責香港社會了:這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呀,搞得大好青年變成露宿者!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個年青露宿者的「人生經歷」:中三輟學,做點心學徒,月入六千五百元。然後辭職,做過清潔、跟車、廚房雜工,沒有一份肯長做。想過找些更好的工作,但做速遞看不懂英文,做泥水、紮鐵又不懂技術。最後又做回點心學徒,但是,「好攰,冇興趣。」一個青年露宿者由此誕生了。
想做速遞不去學些簡單英文,想去做泥水紮鐵不去拜師學藝,可以維持生活的點心學徒工作太辛苦,「冇興趣」。十九歲,已經過了青少年保護期限,可以獨立自主了,那麼他的露宿生涯,是不是可以視作求仁得仁的結果呢?何況,還有一千多元綜援的「收入」。
這個年青露宿者的遭遇,是在訴說他在這個社會中,總是找不到他想要的好工作,但老實說,好工作如果找上他就倒楣了。
富裕的社會,允許稍為過度的同情心,但同情心發展到「綜援」,也就足夠了。再下去,就濫了,賤了。
「社會」其實挺慘的,天天被人指責這指責那,千錯萬錯,總把賬算在它頭上,都是它的錯。它沒有嘴巴,百辭莫辯,只好默默承擔了所有的責任,並由此彰顯了義士們悲天憫人的浩然正氣。啞巴,注定要吃啞巴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