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沙塵暴肆虐中國十六個省分,以罕有高速掠過東南沿岸,撲向台灣和香港。
這次沙塵暴源自內蒙古。由於當地地表沒有充足的植被覆蓋,在日照下快速升溫。在全球反聖嬰現象作用下,北方冷風忽然大作,高空和地表溫度出現極大反差,形成強烈對流,沙塵風暴形成,順着氣流南下,吹過山西、河南、安徽、浙江等遍佈煤礦和工廠地帶,夾帶空中與地表污染物,沿途散落在韓、日、台、港等地。
沙塵暴 帶來有毒物質
應注意的是,台灣等地對這次沙塵暴的實地偵測結果,發現絕非只有沙塵和懸浮粒子,因而誤以為毒性比空氣污染少。其實,沙塵暴還會帶來重金屬、真菌、孢子、病毒、戴奧辛(二噁英)等有毒物質。單以致癌的二噁英為例,台北市測得其在空氣中的含量比正常高出百分之三十五,預計被人體直接吸收一成左右,其餘九成以上落在食物鏈、水體、牧草等。此外,奧運後內地工業污染故態復萌,台灣因而測得真菌孢子有一半左右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由此可見,沙塵暴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只有風沙、塵埃、粒子而已,更有許多污染物。就連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氣象與減災》一書,也已清晰指出沙塵暴可能慢性折磨人類身體健康,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帶來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等。
為何香港政府部門還不對這一點寄予重視?真正的問題,恐怕不是延誤預報沙塵暴的問題,而是不事先告訴市民這次沙塵暴的毒性,並作出應急處理和政策部署,也不事後全面檢討和公佈沙塵暴的毒性。目前,環保署僅以各區監測站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懸浮粒子等五種污染物濃度,計算空氣污染指數,其粗疏已屢受批評,更無法涵蓋上述絕大部份跟沙塵暴相關的有毒物質。沒有透明和全面的資訊,怎能協助市民應對沙塵暴災害?
與此同時,中國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湖南等地旱情嚴重,貴州不再是天無三日晴,許多地方數月未有降雨,千里無苗,焦土無垠,目前已有五千萬人受災。如在一個月內未見緩和,恐將爆發大規模缺水,大批氣候難民湧進城市避難,農產歉收更會引發糧荒。當務之急,政府固然必須緊急供應居民生活用水,開通溝塘渠堰,引水灌溉農田。然而,治本之道,重在了解成因,客觀檢討影響,才能開出良方。
濫砍樹 人禍加劇旱情
這次旱災的成因,固然是由於西南地區缺少降雨,但也是由於今年西藏上空氣壓過高,讓印度洋的濕氣無法北送,導致降雨和水量不足。近年來,西藏拉魯濕地遭政府破壞,林芝地區樹林慘遭濫砍,水土難獲正常涵養,變相加劇旱情。此外,西南各省地方官員只想拿錢大搞水力發電等賺錢工程,但沒有確保全體老百姓享有合理品質的飲用水和農用水,也沒有全力發展農村小額金融制度,協助農民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持續拓寬水源,保證供水穩定,終導致農民和牲畜須攀山涉水,才能覓得一口清水。其中固然有天災的成份,但人禍卻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惟有消除地方特權,官員接受民主監督,開放輿論與公開資訊,促進公民社會互助體系的建立與交流,才能確保農田水利工程覆蓋充足,並將「先生活後生產」的口號落到實處,助民脫困,改善民生。
桑普
文化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