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龐大巿場看似肥豬肉,但外資在華營商限制多,經營困難。隨着Google退出中國,可能引發更多外資出走潮,以行動向中國的橫蠻作風說不。
拒再對中國忍氣聲
德國《經濟周刊》指出,過往在華的西方企業為保商機,一直不敢公開批評中國侵犯知識產權、人權和人民幣滙率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Merkel)兩年前接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德國車廠戴姆勒(Daimler)就無法在中國取得進口許可,戴姆勒要用行賄和送禮才取得合約。
忍氣吞聲,本是外資拓展中國巿場的手段,但Google公然與北京對抗,令滿腹牢騷的外資一下子決堤。一間德國醫療器材公司表示,若中國繼續逼他們交出產品設計和軟件原始碼,他們只好退出中國,許多英國公司也打算今年撤出中國。美國商會調查也發現,38%美國企業覺得在華不受歡迎,較三個月增加了12個百分點。
分析指弄至這個田地,是因為金融危機重創歐美,令中國領導人自以為強大,認定西方企業必須依賴中國巿場,所以定下一大堆條件。歐洲外交官說:「中國正面臨失去唯一的真正夥伴,就是外資企業。」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