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拍《鋼琴教師》(ThePianoTeacher)及《瘋殺遊戲》(FunnyGames)的奧地利大導演米高漢尼卡(MichealHaneke)執導的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兼今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白色恐懼》(TheWhiteRibbon),昨日正式在本地上映,米高日前在洛杉磯接受了本報記者電郵訪問,他表示透過電影表達體罰對孩子帶來巨大的殘害,甚至是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恐怖迫害與屠殺的原因。
體罰種禍端
有挑釁大師之稱的米高漢尼卡,在新作《白色恐懼》中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北方一個簡樸小村莊裏,環繞在公爵、佃農、醫生、寡婦、牧師和一群德國孩子們之間,充滿着出軌通姦、背叛剝削和嚴厲的體罰管教,為這個寧靜的鄉村,種下了不可預知的禍因,暗示這群孩子成為了日後二次大戰時納粹狂徒,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恐怖迫害與屠殺。
無止境的痛
片中的兒童在飽受體罰壓迫、虛偽道德教育下成長,然後他們也透過暴力向其他人宣洩,米高表示很反對成年人對孩子進行體罰,他說:「片中出現一種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就算肉體上的痛苦很快忘記,心靈上的痛還是一直會承受。」
已囊括了多個電影大獎的《白色恐懼》,在充滿詩意、亮麗的黑白片中,卻令觀眾震驚不安、不寒而慄。米高認為影片並非純粹表達德國法西斯主義(Germanfascism)的可怕,他說:「我也希望透過電影讓觀眾思考在甚麼的情況下,會令人們的意識形態(ideology)有所動搖。我常在電影中留下空間讓觀眾思考,荷李活電影卻往往故事說得太白,以為觀眾是白癡。」被問到新動向時,米高說:「今個夏天我會到法國拍法國片,並再跟伊莎貝荷拔(IsabelleHuppert)合作。」
採訪:張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