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因不願再配合北京的網絡言論審查政策,宣佈將搜尋業務撤離中國,伺服器搬到香港,僅保留研發及銷售部門。
此事被親北京報章譏為難捨龐大利益之下的「取巧撤華」。谷歌作為商業公司,撤離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當然有損失,難捨也是情理中事。但公司的理念是「不做邪惡的事」,而在中國掙錢則無可避免要做「言論審查」此等「邪惡事」,兩害取其輕,他們決定堅守核心價值,不為五斗米折腰,這種風骨正體現了部份資本主義社會的企業,在賺錢之餘仍堅守人類基本良知,作為中國人,不僅不應譏諷之,反應羞愧汗顏!
至於谷歌撤到香港,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可貴,說明偌大中國,仍有香港這塊緊守人類基本價值、堅持法治的淨土,值得港人引以為傲,更應珍惜及捍衞!
說實話,谷歌的撤離,對中國絲毫無損,即使十家跨國企業同時離開,也不會對中國造成重大衝擊。不過,迅速作出回應,說明北京還是非常緊張。
其一,在中美關係敏感時刻,北京不想節外生枝。中美就人民幣問題正爭持激烈,美國朝野合演逼人民幣升值的大戲,谷歌撤離中國有可能變成美方籌碼,而美國國務院也即時對事件表示遺憾,重申反對網絡審查。北京則全力撲火,外交部及國新辦皆表示,反對將商業問題政治化,表明此事不應跟中美關係掛鈎。
其二,北京擔心,西方對中國營商環境惡化的指摘會升溫。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及西方傳媒近日都指出,過去一年,中國商業民族主義情緒不斷上升,經營環境日益不利外商。過去,日資及法資企業,雖因中國反日及反法示威而受衝擊,但整體而言,中國對外投仍是歡迎的。
但金融海嘯後,中國被指一改對外商的謙卑態度,一方面,部份國企在政府四萬億元救市措施下不斷壯大,實力猶勝跨國企業,為搶佔更多市場,它們以資金,或逼政府推行有利它們的新政策,擠壓民營企業或外企的生存空間,所謂「國進民退」,受影響的又豈只民企?而且,澳洲力拓集團四名員工近日被控受賄,更加深此疑慮。
因此,官方新華社第一時間撰文指出:「西方媒體稱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正在惡化……單就谷歌事件來講,改變的不是中國的投資環境,而恰恰是谷歌本身……中國領導人和政府官員在不同的場合一直強調,中國將堅定走改革開放之路。」顯然,北京還是擔心,谷歌事件會變成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最新證據,影響中國吸收外資的能力,才如此賣力的澄清。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