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協會罕有地吸納商廈作長線投資,惹來各方側目,有議員認為,房協與其買樓收租,不如多集中資源,協助政府解決中下階層住屋問題。
金融海嘯曾令業績見紅
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房協有投資的自主權,今次買商廈沒大問題。不過,作為公營機構,既然有財力,便應投放更多在資助房屋發展方面,如協助房委會興建出租房屋,或是多建一些如長者屋的物業。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房協過去的投資除持有及管理本身發展的物業外,便是投資在金融市場上,08年金融海嘯一役,令其在上個財政年度首度見紅,虧損近20億元。金融市場波動,加上因政府停止居屋及各項資助房屋計劃,房協現只有數個長者屋及市區重建項目,而來自屋苑管理費及租金等收入的增長能力大減;但房協卻持有大量現金,上年度現金及銀行結餘便近95億元,因此購買物業,可算是分散投資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