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資料館3月19日至5月8日舉辦導演龍剛作品回顧,3月26日至5月2日則為詩人導演費穆作品展。
龍剛作品最想重看為《應召女郎》;因為《英雄本色》、《飛女正傳》、《播音王子》及《窗》等經典已於坊間買到光碟,可未曾見到《應》片出現。
4月24日星期六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安排最完美,2時30分《飛女正傳》,5時正則是《應召女郎》。可惜自己將會在西西里島。
喜歡一位演員當然從他或她演技感染力主導,純面孔只當一時之興。對蕭芳芳、薛家燕、沈殿霞另眼相看或多或少歸功《飛女正傳》,人人演技神采飛揚,有別當年七日鮮、三日鮮出品;芳芳的狂野,家燕脫胎換骨深刻演繹,就是當年一名小學生的眼球收視亦久久重現電影中的映象。導演龍剛為香港六七十年代留下佳作,也為幾位著名演員演過以百部計電影補足空白回望的蒼凉。年前肥姐去世,回顧展以《飛女正傳》最為重要。芳芳遇上龍剛是二人的運氣,除卻童年與壯年,花團錦簇萬人圍繞的芳華唯演繹龍剛作品至出采,環顧同代當年少艾,芳芳傳世作品相對豐富。
《英雄本色》人物性格鮮明,風格獨特至今仍為人樂道。論震撼,從飛女轉移目標到妓女,《應召女郎》可能是龍剛的高峯;丁珮、恬妮、金霏、陳曼玲與李琳琳演繹名模、學生妹、主婦、女職員與伴遊女郎五種販賣皮肉色相版本。印象最深刻首推邵氏期間未拍過好戲的金霏出演賣肉師奶極致的悲凉。但整套電影不失意大利式幽默,輕快、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