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溫總「微服」出巡,斜褲加波鞋,就是溫情和悲情的演繹。上周到雲貴探訪,又是災後國家領導人代表黨和國家,重視人民疾苦和決志解脫問題的政治工作。看溫總在乾枯水庫蹲着的思考圖片,和婉拒災民送茶的新聞,難道只有領導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不過現實中,以投資者身份看國內的財經市場,正正就以國家領導的決策來辦事(發財),有路可跟,不是嗎?
國家糧倉一開 糧價勢穩
以這次中國西南旱災為例,旱情從去年底持續至今,部份投資者認為這狀況會影響糧價,三月初曾推高部份與糧食有關的股份。不過國家今年政策,緊盯通脹,加上調控糧價手段,比其他經濟商品,國家還是更加得心應手,只要國家糧倉一開,穩定價格,又有何難?
皆因04年以來,中國連續6年糧食增產,就09年國有企業糧食收儲達3000多億斤,社會收儲達5600億斤,所以這次受災面積9215萬畝,還比不上去年河南旱災1.5億畝的嚴重性。國家的「子彈」,還有着呢!
另外一個最近炒得不亦樂乎的,是去年國家落實的醫療改革概念,特別是醫藥股份。自從有關政策明朗化後,醫院不再以利潤為行政管理的基礎,藥物和醫療系統的分離,國家承諾加大和持續醫療投入,在種種政策配合下,達到人民獲得高質素和合理收費的醫療服務。
不過,比較起糧食價格的調控,國策在這方面的影響,受制於醫療系統的複雜,和已完全商業化的行業,要達到理想和目的,可能不是百分百樂觀,也就是這種內在風險因數,醫療股份的「錢」途,激起了投資者的美麗期望,當然還包括國家印鈔機瞄準這個板塊的賭博!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