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供求決定樓價高低,為增加供應,中央決定借助民間資金。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拍板,鼓勵引導民間資金投資保障性住房建設。同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召開的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定調,要完善土地使用權市場公開交易制度,規範國有企業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行為。
國務院於本月初,明確指出2010年將新增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280萬戶。不過,上述數目未能解決百姓的住房需求,更重要是加快興建保障性住房,單靠政府力量是難「火速」解決低收入人士的住房難題。
規範國企炒樓行為
引入民間資金畢竟是一個不錯途徑,不過,要令民間資金積極參與,中央在投資回報甚至政策優惠就是給投資者一點「甜頭」。
短期內,抑壓熾熱的樓市炒風仍要靠各省市政府出招,配合中央。內地傳媒報道,今年中央用於支持青海省城鎮廉租房建設的投資預算逾12億元(人民幣.下同),安排青海省城鎮廉租住房建設規模4.09萬套,總建築面積204.41萬平方米。此規模較上年增長4.15倍,佔三年規劃任務目標總規模的41.7%。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決定改革目前城市住房供應體系,令約30%的城市人口通過保障房實現「住有所居」。重慶啟動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建設,年底前將有20萬平方米公租房竣工。
同時,重慶公租房將打破城鄉和內外差別,讓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進城務工人員、引進專業人才和外地來渝工作人員都能申請。
滬研公共租賃房方案
另外,新華網報道,就上海目前的高房價和高地價,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昨表示,政府首先要把住房成本壓下來,「如果房子成本很高,再加上經營當中的管理成本,租金也就會很高。政府必須研究公共租賃房的可持續性」。
他透露,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保障局正在請各有關部門、專家學者論證公共租賃房的初步方案,預計在第二季公佈,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