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市每日即市市況有如「餅印」,外圍股市做好,帶領港股上升,然後在高位遇沽壓現回調,最終陰燭收市。投資者也許摸不着頭腦,大市表面看並無重大壞消息,卻始終舉步為艱,屢試21000水平而乏力。
有輿論認為,大市難升是因為諸多壞消息流傳,如歐洲債務問題,執筆時歐元已跌穿近日低位,可見投資者對希臘債務問題的憂慮;亦有人認為美股幾乎連升10日,其間只有1日象徵式回調,一旦美股下跌,港股難以倖免云云,加上午市傳出中央會在周末調高存款準備金等等。股市最怕不明朗因素,這些都是窒礙上升的可能原因。但士佳覺得,真正原因是市場先前對大市期望過高。
市場期望過高
3月是業績期,但不少個股急升是因為去年基數太低,或市場預期甚高,觀乎近日輿論,業績對股價刺激有限,但引伸的卻是今年業績是否能持續增長的憂慮。記得今年初,大行或專家紛紛為恒指定下目標價,不是25000就是26000,甚至是28000,其實即使在年內升至26000,回報也算不俗,為何始終未見基金大規模入市?
筆者估計,大戶當初也是期望過高,反而令市場沒有驚喜,例如中國銀行(3988)業績勝預期,股價昨開高收低,市場變成對壞消息偏聽。筆者認為隨業績期過去,大戶會重新審視情況,到時可能降低個股甚至恒指目標價,亦不失為美事,因預期一直高漲便無驚喜,令大市繼續橫行,反之,有驚喜才有鑊氣。
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士佳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服務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