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溫總理慈眉善目但忘了民權主義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溫總理慈眉善目但忘了民權主義 - 卜大中

台灣馬總統最重要的政策──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台灣遇到困難;不但民進黨堅決反對,中小企業和農民也深怕簽訂後大陸農產品和日用品廉價傾銷進口,台灣的中小企業和農業就瀕臨滅亡,因此憂懼不已。馬團隊於是面臨國內的強大壓力。

對台政策黑臉白臉

中國不願意看到馬的失敗,惟恐二○一二年大選,馬敗選而民進黨人當選總統,那就一切歸零。協助馬當選就成了中國現階段重大的對台政策。如何幫助馬?答案是:讓台灣中小企業和農民放心以便順利通過ECFA的簽訂,台灣全民享受到與中國貿易的經濟成果而感恩馬英九,是唯一讓馬能連任的方式。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十四日在中外記者會上說,中國願意在ECFA上,對台灣讓利,因為「我們是兄弟」。所謂「讓利」就是不讓大陸的民生用品和農產品廉價傾銷台灣。這雖對大陸部份產業不公平,但符合政治目的。在中國一切都要為政治目的服務。
溫家寶表示:「關心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要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此外,他還說兩岸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為五十年的政治而丟掉五千年的文化。」
溫家寶的話很友善溫和,可是為甚麼很多的軍方和強硬派的對台講話,都面目猙獰,語氣蠻橫?去年來台灣開會的大陸官員和退役將領,有些就出言不遜,欺門踏戶。台灣人民相信中國政府早已做好分工,誰演白臉,誰演黑臉;該黑臉出場時,就疾言厲色,喊殺喊打;該白臉出場時又春風送暖,稱兄道弟。如此的表演,怎麼會讓台灣人民對中國產生信心與好感?也會很困惑誰才代表中國真正的對台政策。

讓利反顯政治目的

根據中國政治的慣例,高層的官員才具有扮演白臉的特權,給人恩出自上的好感。溫家寶於是可以說些溫婉的話,不至被人批評軟弱討好;而中下階層的人員則須扮演黑臉,就像黑道大哥從不發威,都是一旁小弟惡形惡狀,既可達到恐嚇威脅的目的,又可讓大哥做盡施恩予人的面子,且雙管齊下,效果最大。其實,溫說讓利反而使人疑慮。各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時,都錙銖必計,寸土必爭,很少有單方面讓利的事,何況台灣每年享有對中國的巨額出超,中國為甚麼還要讓利?很顯然有政治目的。至於兄弟之情,相信是溫個人真實的感情流露,但也具有掩飾政治目的計算。
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的關鍵不在兄不兄弟,不在血濃不濃於水,而在政治體制的差異所形成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鴻溝。換句話說,台灣人並不否認自己是中國漢人的血緣,也承認文化傳承自中國。要言之,兩岸不是「民族」的問題,而是「民主」的問題。台灣很多年輕人並不敵視中國,但他們說,不願遭到管制網路的政權所統治。溫總理只講了兩岸「民族主義」(兄弟)和「民生主義」(經貿)的議題,為甚麼刻意迴避最關鍵的「民權主義」的議題呢?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