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收緊貸款、土地、稅收政策後,中央又出新招打壓產能過剩。中銀監權威人士透露,今後將禁止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煤炭、化工等六大產能過剩行業的央企入股商業銀行,相關央企資金壓力又再加強。
涉煤炭鋼鐵等六產業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洪亮指出,央企入股銀行成為股東,將會干擾銀行獨立性,令資金流入已產能過剩的投資項目。新政出台後,或會限制過剩行業央企的擴張速度,減少央企降價衝動,從而保護行業。上述中銀監權威人士也表示,控股股東本身處於產能過剩行業,將難免其通過旗下銀行過度融資加速產能擴張和行業競爭,引發惡性循環。
目前產能過剩行業存在「怪圈」。雖然過剩,但盈利很好,促使企業進一步融資進行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惡化。而央企目前面臨「縮編」命運,除盈利指標外,更加注重規模指標,以求在縮編過程中免遭被合併,故在擴張規模上更不理性。中央拿央企「開刀」,因央企更有實力入股銀行。
「有保有壓」是今年政策主調,中銀監對於通訊、電子等行業央企入股銀行給予支持,如近期中移動(941)宣佈入股浦發銀行。洪亮認為,電訊業與金融業關係密切,無紙化交易需建立在通信基礎上,故雙方技術上可以互補。
市場擔心央企控股商業銀行,難免會吸納存款用於大股東的投資項目,危害存款安全,此外還可能形成市場壟斷。對此,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李珊珊表示,中銀監此舉有助於銀行控制資產質量。但投資者減少,銀行擴張速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