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25萬個居屋單位的二手市場拆牆鬆綁,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透露,正考慮由房委會作銀行擔保人,容許新買家以分期付款方式補回地價,以及延長樓宇按揭期,數月內會諮詢房委會作決定,但她強調政府無意復建居屋。
記者:雷子樂、呂焯均
樓市去年狂升二成半,各政黨和不少市民均要求政府復建居屋及活化居屋二手市場。鄭汝樺昨出席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時表示,現時購買二手居屋的新業主若非符合綠表資格,即非公屋居民,便需先繳付補地價達數十萬元。同時,目前房委會對居屋的擔保期為25年,鑑於部份二手居屋入伙已有一定年期,樓齡較高的二手居屋,轉手後若擔保期快滿,或會影響新業主申請銀行按揭。
擬縮短轉售申請時間
該局正研究的活化方案,包括以房委會作擔保人,以便新業主能向銀行貸款分期付款繳付補地價,以及令按揭還款期可延長至25年。該局消息又說,現時居屋轉售前,原業主要向房委會提交申請,然後評估補地價金額,約兩至三星期才可發出同意書,業主須在三個月內完成交易,否則過期無效,業主並須繳交逾2,000元費用。該局亦研究方法縮短有關申請時間。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早前曾向傳媒表示,可考慮居屋在二手市場轉手時,免補地價賣給白表合資格申請人。不過,鄭汝樺昨澄清,政府暫時沒有這個考慮。她重申,現時只有綠表申請人可透過交還公屋單位,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公屋聯會主席王珅則認為,應讓白表申請人同樣可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因為白表申請人本身亦符合購買居屋資格,不會出現不應受資助的人獲得資助。
促仿照股市監管樓市
此外,樓市熾熱,創呎價逾七萬元「癲價」的豪宅天匯,最近被揭去年售出25伙,但只有1伙如期成交,惹「造假」疑雲。民主黨李永達要求政府以監管上市公司發放資訊的法規,應用於地產交易上,「賣叉燒呃秤都俾海關罰啦!地產商公然造市,你點樣監管?」鄭汝樺回應指樓市、股市本質不同,現時政府規定一手樓花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5天後要公佈詳情。如發展商有違規,政府可撤銷他們賣樓花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