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企一直埋怨中央出重招壓樓價,但未能解決土地短缺的根本問題。國土部決定,在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沒有編制公佈前,各地不得出讓住房用地;同時改革拍地的「招拍掛」制度,考慮「因地制宜」推出「一限多競」新招力壓地價。
國土資源部爭取在下月公佈各地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將加大計劃落實情況檢查監管力度。據悉,計劃重點是土地供應「適當增加總量」,這是國土部首次提出,其負責人指出,地方在今年總量下達後,統籌新增和存量土地,以過去5年平均供應量作適當增加;另又下令各地要把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今年300萬套保障性住房、28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按照有關部門分解數量,在各地供地計劃中落實。
爭下月公佈用地供應
國土部亦擬改革「招拍掛」制度,在樓市炒得熾熱的一、二線城市,推出「一限多競」新招,所謂「一限多競」,暫定調為限房價、開放競投條件。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首次購買普通住房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通知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共同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有購房紀錄,該套房產的共同購買人,均不適用於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契稅優惠政策。
滬加強處理閒置土地
首次購房享受契稅優惠是08年的政策,政策是規定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若非首置人士,契稅稅率則為3%,對於個人購買自用普通住房的則徵稅減半,即稅率為1.5%。不過,首置的定義一直未明確,令各省市執行的標準不一,以廣州為例,丈夫名下有一套房,但妻子、子女名下無房,後來丈夫又與妻子、子女聯名買房,只要聯名購房者中一方名下查不到購房紀錄的,都算首置。
多個部委各自出招,上海亦加大力度處置閒置土地,並已完成登記,下一步是研究處理方法,同時研究地產商買地時,在30天內一次過付全數。
近期中央頻出招壓樓市
18/3
內容:國資委勒令78家非主力經營地產的央企,有序退出樓市,日後能夠涉足樓市的央企只有16家。
19/3
內容:北京國土局宣布,暫停熱炒地區的高價土地交易,日後拍地不再是價高者得。
22/3
內容:
‧國資委宣布,78家非主力經營地產的央企,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並須於15個工作天內制訂有序退出方案。
‧國土部表示,今年各地在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未公布編制前,不得將住房用地出讓。
明退實進
央企:藉股權轉讓撤樓市
國資委於本周一向78家央企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15天內定出退出樓市方案。被勒令退市的其中一間央企負責人透露,多數企業都會以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不過,此方式實屬「明退實進」途徑,樓價一直壓下去的根本問題─未解決。
萬科重申三不政策
內地《北京晚報》昨引述央企消息指,選擇以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並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公司的發展戰略(指續買地)還會延續,除北京外,還會在天津、重慶等地設立分公司。
央企有「過牆梯」,且續「暗渡陳倉」,相反民企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昨在該公司股東大會上,重申集團的三不政策,就是「不囤地、不捂盤、不當地王」。
華遠董事長任志強在網誌中指,最好方法是效法前領導人鄧小平,重點就是沒有辦法也可試試,允許胡思亂想的闖,不是禁而是疏的方式。他說,中國出現部份開發商捂盤的現象,增加住房與供給量後,捂盤還捂得住嗎?中國出現囤地現象,地多了囤也囤不住。中銀監最近又要對囤地的開發商限制信貸,結果只是減少供應。中央對囤地者要罰,守規則的要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