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客座教授林和立博士解讀「兩會」國策,中國經濟重點從去年「保八」轉為調整結構,「公平、正義」成為改革焦點,但最受關注的戶籍制度及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卻刻意迴避。
林和立指出,戶籍制度對於推動內需潛力巨大。三億農民進入城市,可形成相當強大的購買力。不過,開放戶籍制度困難重重,遭到多方反對。
林和立:可推動內需
他說,大中型城市的官員認為大量外來人口,將對已過度緊張的社會服務增加壓力,他們擔心社會資源的再分配,不利於地方經濟增長,從而影響政績。
腐敗的警員和政府人員也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從非法居住的農民工收取「封口費」。但他指出,戶籍開放刻不容緩,越遲推越難解決。
對於瘋漲的樓市,林和立用中國社科院的報告作例,中國85%的家庭買不起房子。
他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工作報告,並未出現「泡沫」一詞,只提到中央財政擬安排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632億元,較上年增加81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280萬套。
京頻出招壓樓市難奏效
不過,林和立認為,相對買不起房的人來說,300萬套保障性住房實在不夠,而家庭背負按揭壓力,消費能力將受制。
對於中央頻頻推出政策,打壓過快上漲的樓價,林和立表示,這些政策效果不大,未來房價仍會上漲。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出席「兩會」記者會時也曾表示,未來20年是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期,需求較大,而土地供應有限,因此房價上漲壓力很大。
住建部副部長郭允沖也坦承,住建部在調控房價方面,幾乎已經沒有甚麼手段,因土地在國土部門,稅收在稅務部門,金融在銀行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