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炒賣風氣從市區蔓延至新界,近期更出現一個單位多次摩售情況,市況迹近瘋狂。有業界及學者都認為,新界樓熱炒,可能是樓市見頂訊號,旺勢或已近「水尾」,買家慎防接火棒。
學者提醒慎防接火棒
港大房屋及建築系教授兼測量師學會會長鄒廣榮表示,由於市區樓價已升至較高的水平,新界樓價仍是大部份人可以負擔,加上低息環境還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市場資金便湧向新界區樓市「追落後」。
他認為,未來細價樓供應,絕大多數來自新界,投資價值實不高,且本港受外圍及內地政策所左右,樓市隨時轉勢的風險較高,現時樓市或已到「水尾」。
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陳永傑也直言,現時炒風由市區轉向新界,據過往樓市周期經驗,旺勢已近尾聲,相信當加息周期展開,樓市便會轉勢。
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則認為,炒家入市炒屯門樓雖增多,估計比例約兩成,但與97年相比仍未算嚴重,因當年熟手炒家及生手炒家,比例達六至七成。他對市場出現「樓價越高,越多人睇好」的人云亦云現象有所擔憂。
投資者未見非理性高追
建銀國際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表示,摩貨成交頻密,確是樓市見頂訊號之一,但現時炒家主要追落後,並非不理性地狂炒賣已突破高價的物業,炒樓瘋狂程度仍不及97年。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市區樓價已被推高,投資者轉移到較偏遠地區尋寶,故有新界西北區屋苑被炒起至數度摩出的現象。雖然近期摩貨成交增多,但買家負擔比率維持合理水平,除非政府再大規模增加住宅供應,或經濟變壞,否則暫難言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