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當年身家千萬 落難政府不救

特稿
當年身家千萬 落難政府不救

風光時交足稅,不等於落難時得政府照顧。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指,受訪露宿者中35.3%為回流港人。酒樓東主林先生原本身家千萬,兩年前經濟不景,內地酒樓倒閉,回流香港,身上只得2.5元,露宿街頭個多月,卻因居港日數不足,綜援申請被拒,他大嘆政府無情。

居港不足309日領綜援被拒

社區組織協會發現,露宿者中35.3%為回流港人,當中九成由內地回流香港,一成來自澳門,三成曾因居港不足309日被拒申請綜援。
55歲的林先生九七前北上發展,高峯期身家千萬,與朋友合資擁有三間酒樓,兩年前因經濟不景,去年2月回港。北上前曾任職大機構的他自言認識不少「有頭有面」的人,但現今一貧如洗,「冇面搵人幫手」,結果開展露宿生涯。
沒地方住的日子,林先生就在深水埗、油麻地、尖沙嘴等地席地而睡,每晚只能坐着或俯卧,個多月未試過平躺入睡,雙腳一度水腫,直至遇上社區組織協會的職員,才獲安排入住露宿者宿位。宿舍的床鋪有大量木蚤,但跟露宿相比舒服得多。
露宿的日子林先生試過申請綜援但被拒,令他心生不忿,「風光嘅時候納過咁多稅,我家上去又唔係去滾,係認真做嘢,點解返嚟綜援都唔畀我?」他又指,露宿者生活坎坷,居港309日的限制,反映政府部門官僚無彈性。
林先生現找到工作,任職運輸散工,月入約3,000元,居於單身人士宿舍,取得綜援金每月千多元,妻女則在內地,「冇乜大計,見步行步,有工就做住先,搵朝唔得晚。」
本報記者

社協社區組織最新調查發現,露宿者有年輕化趨勢,主要與就業市場對學歷要求提高有關。張志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