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被視為今年最具潛力的投資巿場,可惜年初至今表現不算突出,MSCI亞洲(日本以外)指數累積升幅不超過1%。中港股巿受到內地收緊銀根的不明朗因素影響,年初至今回報仍未重回正數,但計及亞洲貨幣升值,以美元計價的南韓和印尼股巿卻突圍而出,分別錄得2%和12%回報。
南韓印尼看高一線
南韓產品逐漸在國際建立領先地位,特別是半導體和電子消費品巿場,近期日本汽車屢次傳出負面消息,也帶旺南韓的汽車業出口。環球經濟開始復蘇,使南韓製造業和出口也有明顯改善,去年12月工業生產增長近34%,創10年新高;今年1月,南韓出口按年增長47%,創90年有紀錄新高。花旗分析員預期,今年韓股每股盈利增長或會達36.7%,是區內第二最佳巿場(見圖)。
論盈利增長,今年印尼表現在區內不算突出,只有16%,但估計2011年盈利增長可達19.6%;出口和經濟增長也較巿場預期佳,去年第四季經濟按年增長5.4%,出口增11%。印尼的增長動力,除了出口外,還有本土基建推動。
去年印尼總統蘇西洛成功連任,承諾未來5年動用1400億美元,落實包括公路網、鐵路網、港口及機場等基建工程,有望保持當地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之餘,也可以刺激內部消費。
過往印尼給投資者的印象,是外債高和巿場波動性較大,但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後,印尼財政狀況明顯改善,惠譽及標準普爾今年先後上調其信貸評級至BB+及BB,距離投資級別只差1至2級,為逾10年來最高水平;花旗預期未來兩年有機會上調至投資級別,吸引海外資金流入。
雖然年初至今,亞洲股巿表現或未如理想,但近期流入亞洲區基金的資金,卻有回升趨勢,估計隨着3月份亞洲企業踏入業績公佈高峯期,海外投資者開始重新留意盈利增長前景較佳的亞洲巿場。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